在農業用肥的問題上,只有適當適量的肥料施加,才會對作物的生長發揮正面作用,過少過多或肥料類型不對等都會造成燒苗、滿足不了作物生長需求的等后果,反而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得不償失。
1、用肥粗獷
農作物施用化肥作種肥,可以起到及時補充肥料、促進壯苗早發的作用。但也不能隨意胡亂拌種。如浸泡過的棉種不能用尿素拌種,因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縮二脲,在種子發芽過程中會致使種芽脫水而死。窯灰鉀肥也不能作種肥,因為其中氧化鈣吸水性很強,在土壤中吸水后變成熟石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會影響種子發芽。有的化肥作種肥,應當隨拌隨用,不能用隔夜拌的種子,如過磷酸鈣拌棉種,放到第二天播種,種子會全部損芽。
2、單一肥料
在化肥的施用上,應遵循規律是營養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不同營養成分在作物體內含量往往相差數倍甚至更多,但不能相互替代。如單施氮肥,碳水化合物大量用于合成蛋白質、葉綠素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形成的纖維素和果膠甚少,莖葉瘋長,作物晚熟,籽粒不飽滿,且易倒伏或者釀成病蟲災害。
忌氯作物,如豆類、甜菜、西瓜、煙草等,施用含氯的化合物會促進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水解,影響淀粉和糖分的形成,既減少產量又影響品質。還有偏施某種微量元素,對其他微量元素也會產生拮抗作用,損耗各自的效能。因此,在農業生產上,應大力推廣配方施肥,做到趨利避害,平衡發揮肥效。
3、過量施肥
適量增施化肥,可使農作物顯著增產。超過施肥量后,不僅不會增產,反而會造成減產。如銨離子過量,會影響葡萄糖轉化為蔗糖,降低甜度,并引起農作物亞硝酸中毒,抑制新芽生長。鉀離子過剩會抑制對鈣、鎂的吸收。
指導施用化肥時,要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施肥;根據當地當時的土壤、氣候狀況施肥;講究施肥方法,做到定量施肥、深層施肥,以水調肥;大力提倡或創造條件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混合施肥,增強互補效應。
其實,施肥是項科學的操作,在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土壤環境下,用量需要精確且滿足土壤環境。智能水肥一體控制系統可以根據土壤水分,作物的需肥規律,周期性施肥灌溉。施肥機可按照用戶需求設置方案,對灌溉量、肥液濃度、酸堿度、吸肥量等重要參數都可監控和更改,實現節水、節肥,改善土壤環境,提高作物品質。該系統廣泛運用于大田、溫室、果園等種植灌溉作業。
使用水肥一體機進行自動化施肥過程中,由于種植面積廣袤,鋪設管道長度較長,施肥完成后,管道內滯留有大量沒有澆灌出去的水肥,通過水肥回收設施,將滯留在管道中的水肥,營養液收回至回收桶,減少水肥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