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是由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位院士于1997年正式提出的。指以地球科學空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集約化、信息化農業技術。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信與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與地理、農業、生態學、植物生理學等技術相結合。將土壤科學與其他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從宏觀到微觀的對作物和土壤的實時監測,從而獲得有關作物生長、發育、病蟲害、水肥狀況及相應環境的定期信息。建立動態空間信息系統,模擬農業生產中的現象和過程,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作物產品質量。
數字農業是以信息為農業生產要素的現代農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數字化設計和信息管理。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于轉變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從數字農業的特點來看,數字農業具有三大特點: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農業生產體系完善、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
以轉變傳統農業為主要目標,以農業信息化為核心,大力推進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全面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融合。新的商業類型,農業發展的新動能,將促進農業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增加農民的收入。
區塊鏈是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它按時序順序組合數據塊。區塊鏈農業是指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并改進農業生產和管理。
植物保護無人機,又稱UAV,顧名思義,是一種用于農業和林業植物保護工業的無人飛行器。無人機由三部分組成:飛行平臺(固定翼、直升機、多軸飛機)、導航飛行控制和噴霧機構。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行控制,可實現噴涂作業。可噴灑藥物、種子、粉末等。
農業氣象站是一種能夠自動觀測和存儲氣象觀測數據的設備。其主要功能是實時監測風、溫度、濕度、氣壓、草溫、土壤含水量等氣象要素的變化。目前,農業自動氣象站種類繁多,但結構基本相同,主要由傳感器、集熱器、系統電源、通信接口和外圍設備組成。
2016年,京東金融率先推出“數字農業貸款”,具有三大特點。一是以農業生產的定量模型和農民歷史生產數據為基礎,給予農民信用、無抵押、無擔保;二是通過生產量化模型,將資金準確投入到生產過程中,使每一分錢的貸款都不會產生閑置費用;第三,系統為農戶做好風險管理,支持實現生產管理信息化、自動化。“在這種模式下,許多沒有錢做大規模農業的農民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農作,通過訂單養殖模式,保證一只雞能掙三美元,而貸款成本只有六美分,成本效益比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精準農業,是明尼蘇達大學土壤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環境保護農業的總稱。精準農業是指根據田間各經營單位的環境條件和作物產量的時空差異,對各種農藝措施進行精確、準確的調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種子、農藥等的數量、質量和時間。為了獲得最高的產量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土地等農業自然資源。
聚英云農助力智能設備發展,提供智慧農業一站式解決方案,聚英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以農作物栽培工藝為指導,結合無線網絡傳輸、聚英智能終端設備、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和終端設備,遠程實時采集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H值、 電導率等農業環境、土壤墑情數據,通過邊緣計算實現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自動卷簾控制、自動施肥、自動打藥、自動控溫調濕,促進農產品品質提高,助力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