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與數字農業深度融合的進程中,廣西金城江區把握AI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脈搏,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智慧畜牧、智能種植等領域率先探索實踐,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勾勒出一幅“科技賦能、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鄉村發展新圖景。
AI智能構建畜禽防疫智慧體系。在智慧畜牧領域,金城江區作為廣西智慧畜牧創新試點,引入AI智能動物面部識別技術,在東江、六甲、六圩三鎮推行“智慧動防”模式。借助犬只鼻紋識別建立“一犬一碼”電子檔案,犬只免疫登記率從30%躍升至95%,流浪犬身份追溯效率提高55%,涉犬事件責任認定耗時從72小時縮短至3分鐘,人工登記成本降低67%。目前,該技術正籌備向肉牛養殖領域拓展,“牛臉”識別探索即將啟動,計劃覆蓋該區1.8萬頭存欄肉牛,實現數字化管理。
低空經濟引擎驅動農田智慧升級。在農業生產中,無人機已成為低空經濟服務“三農”的重要工具。今年一季度,該區新增申請農機購置補貼的農用無人機25臺,同比增長35%。這些“空中新農具”深度融入農業全鏈條,在施肥、除草、監控等環節大顯身手。在甘蔗種植方面,植保無人機搭載智能噴藥系統,通過精準的航線規劃,目前已完成2萬畝甘蔗地的除草劑噴施作業;柑橘類水果種植方面,2.02萬畝果樹采用無人機葉面肥智能噴施,人力成本降低20%,作業效率提升3倍。“紅色鳳飛”田園綜合體推動AI與現代農業融合,將無人機技術與智能系統深度融合,通過“土諦AI”系統,實現作物生長動態智能預測,首批種植的藍莓成熟周期縮短5個月,產量提升30%,病害提前14天預警,其創新模式正帶動周邊項目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技術推廣與人才培育,金城江區精準施策,設立基層防疫技術推廣專項補貼,以試點先行的方式推動AI技術在肉牛養殖等領域的應用。同時,積極與職業院校、高校合作,開設農業AI相關課程和短期培訓,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和現場指導,培養適合本地需求的實用型人才,著力破解專業人才不足的發展瓶頸。
從“會種養”到“慧種養”,金城江區正以科技創新為畫筆,在廣袤的田野上書寫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作者 陸磊硯)
來源:河池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