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依托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積極探索“黨建基層網格+群眾增收產業”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姬松茸產業,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助推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分區域、分網格、分條件有序發展致富產業,積極采取“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帶領群眾種植姬松茸227棚,覆蓋5個鄉(鎮)14個村(社區)。通過黨支部帶動、農戶包生產、企業包收購、包技術指導的方式,實現姬松茸產業種有定向、銷有方向,產業發展更興旺、農民收入有保障。
整合土地、人力、資源,引導群眾在種植馬鈴薯、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和養殖生豬、肉牛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發展姬松茸、紅菌等食用菌產業,實現群眾優化產業、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等多渠道增收。目前,共帶動400余名群眾在本地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設置姬松茸種植黨員監督員,嚴格管控種植各個環節,積極推廣群眾自發創新的“傳送臺半自動”投運菌料、菌種的方式,加大甘蔗渣、稻草、玉米稈、農作物秸稈和牛糞等混合為種植菌料回收利用,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黨支部作為紐帶,發揮企業優勢,幫帶群眾采取統一良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三統一”種管經營模式,確保群眾的姬松茸能種得出、長得好、銷路廣。目前,全縣姬松茸產量90.8萬公斤,產值817.2萬元,平均每棚收入約3.6萬元,除去種植成本,每棚純收入2.4萬余元。
來源:臨滄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