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商務區的摩天樓群與阡陌交錯的農田共享同一片經緯度,當1.55萬畝耕地保護空間為城市留住不可替代的大地風景,當校園里充滿生機的菜園讓學生們見證一粒粒種子的生命旅程——作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代表,朝陽區正以極...
五月的三江平原,1664位市·院(校)共建科技支撐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技術專家,連同市縣鄉村四級農業技術人員活躍在佳木斯市2931萬畝沃野間。在富錦市德安村雨后濕潤的玉米地里,佳木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二級...
小站稻種植歷史悠久,始于宋,名于清。清光緒年間,淮軍將領周盛傳在小站地區屯田練兵,開挖馬廠減河墾荒種稻,逐步形成了以小站為中心的核心種植區,具有“鹽堿地、運河水、有機肥、優良種、氣候宜”的優勢,孕育出了“白里透...
近日,記者從太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太原市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方位提升穩產保供能力,確保“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品種豐富、優質安全。 優化結構,穩定生產,...
5月27日,記者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中央財政下達我省2025年漁業發展補助資金272萬元,在符合項目條件且有建設能力的縣開展水產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根據財政部...
山東禹城市辛店鎮大李村成片小麥躥得整齊,顆粒飽滿。 村民孫洪旗拿起手機,點開應用程序,水肥一體化閥門開啟,水如細雨般滋滋噴出,精準滴灌小麥根部。他俯身撥開小麥,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捏,成團后又迅速散開。“墑情...
珍珠泉鄉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產業,在多年菌棚種植黑木耳經驗基礎上,2025年,在八畝地村和稱溝灣村首次進行林下黑木耳試點種植,并取得初步成效。 黑木耳又名黑菜、木耳、云耳,屬木耳科,木耳屬,為...
“通過實收測產,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小麥‘兩精一抗’示范田實收籽粒產量為每畝665.97公斤。”近日,測產專家組組長、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毛鳳梧宣布結果。 這片面積6畝的示范田,位于樊城區牛首鎮黃豐村,去年10月29...
5月23日,在平鄉縣闊野家庭農場,兩塊麥田反差明顯:一塊麥田因感染莖基腐病,麥株稀疏;另一塊麥稈粗壯,長勢良好。 后者用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董志平研究員團隊研發的 “深耕+種子處理”生態防控技術。 5月20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