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如遙感技術監測、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對農業進行精準的數據監測,而后將數據傳輸到平臺,種植戶可以通過平臺觀看到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再根據現有的數據進行實時操控。數字農業的實施不僅實現了農業各個環節的有效整合,而且對傳統農業的轉變和農業生產模式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據央視報告,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做到39.2萬億人民幣,占GDP比重達到38.6%,并且維持9.7%高增長率,數字經濟規模排行全世界第二。數字經濟發展變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也為在我國鄉村發展出示了新的歷史機會。它的含金量真的不能被忽視!
從世界互聯網發展指數的結果來看,只有美國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地位,美國、中國、英國、德國和加拿大位居前五名。
(我們以美國數字農業為例,來具體闡述)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度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農業生產。
美國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程度是多層次的,主要體現在區域專業化、農業專業化和生產技術專業化上。美國大陸分為幾個主要的作物帶,每個作物帶最適合一種作物的生長,如著名的玉米帶、奶牛帶等;絕大多數農場只生產一種作物,大規模種植;有些農場只生產一種作物,或者只生產一種作物。通過這種方式,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知識,實現了專業化與大規模的良好結合,形成了專業生產、集約經營、現代企業管理的現代農業產業模式。
【2】完善農業生產體系。
美國已經形成了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以及農產品收獲后的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在內的發達的產前、生產和產后的農業生產體系。在相關農業法制的維護下,農業生產有序高效,分工明確,合作高效。
【3】農業教育、農機設備科研、農業技術技術推廣的三合一
美國的農業是私人經營,但美國各級政府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的科技技術發展,搭建了富有特色的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體系,農學院在承擔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大職能的同時,使教研推廣緊密結合,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推動力。
如果我們仍然猶豫不決,不能意識到數字農業中包含的黃金數量,我們不僅可能被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所拋棄,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字農業也可能逐漸失去優勢。在未來,必須是技術,數字農業將帶來新一輪的農業掘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