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蘑菇棚處理。將日光溫室的前茬秸稈清除,將室內土壤深入室內,將土層疏松,地面平整,一次灌滿足部水,同時噴灑5%甲醛和800倍液體50%辛硫磷乳油。
2.波浪覆蓋土壤栽培。草菇栽培雖然不覆蓋土壤也可以正常生長,但在材料表面覆蓋土有利于土壤保濕,提供草菇生長所需的水分。覆蓋土栽培是提高草菇產量的有效方法。覆蓋土壤要求肥沃、松散、保水性能好。自制營養土壤的配方為:優質菜園土壤或地表土壤低于15厘米。破碎后,每110公斤土壤中添加植物灰4公斤尿素0.5公斤磷肥1公斤石灰2公斤。
3.溫度控制。草菇是一種高溫恒溫強健的真菌,忽冷忽熱的氣候對子實體的生長極為不利。播種后3-4天,主要是保溫。后來,隨著材料溫度的升高,特別是當材料溫度高于40℃時,應揭開薄膜冷卻,使材料溫度控制在35-38℃,并且溫度控制在30-32℃是合適的。當子實體與蘑菇發育時,材料溫度保持在30-35℃,溫度保持在28-32℃。
4.濕度控制。一般采用灌溉與噴水相結合的形式。播種前,應將床水浸濕。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培養材料的水分含量在65%-70%之間,播種后的前幾天不宜揭開壟上的地膜,空氣濕度相對控制在85℃~90℃。應當濕度不足時,可以用水或水噴灑到壟溝。灌溉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浸泡在濕材料塊中。噴水時,盡量不要噴灑在材料表面。在蘑菇出來的過程中,空氣的相對濕度應增加到90%-95%。一般情況下,將水倒入壟溝,使床濕潤,保持培養材料的含水量,并向空間噴灑,以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噴霧應使用清水,水溫接近溫度,以便輕輕噴灑。經常噴灑。向材料塊噴水不宜直接噴灑,尤其是剛出現的蘑菇花蕾時,嚴禁向蘑菇花蕾噴水。可以通過智能化傳感器來實時檢測空氣濕度和土壤墑情的情況。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用來控制室內濕度,使其保持在用戶設定的濕度環境內、通過此傳感器來控制加濕設備(如:加濕器、空調等)的開啟和除濕設備(如:天窗、側窗、風機等)的開啟。智能化溫室的智能化反映之一便是自動控制室溫,最先是運用空氣溫度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控室溫,依據溫室管理系統設定的溫度做到多少度時通風,低到多少度時提高溫度,徹底數字化控制室溫。
5.通風和光照。草菇是一種良好的氣性真菌。菌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的氧氣較少,在蘑菇出生階段需要更多的氧氣。溫室栽培需要注意通風,但不能通風過快,否則會導致溫度突然變化,不利于草菇的生長。一般來說,最好是慢慢地與空氣對流。在蘑菇出生期間,通風應與噴水和保濕相結合。具體方法是在菌絲生長期間,每天中午有少量部分將覆蓋在壟上的地膜打開,蘑菇棚打開時間為15-20min。細菌覆蓋后,去除地膜。在蘑菇出生期間,在通風前噴灑地面,然后每天通風約20min和2-3次。光應使用散射光。在發生細菌的早期階段,光線應該很弱。種植后4-5天,直到蘑菇出生,光線應該適當增強。光照強度適合閱讀報紙,避免陽光直射。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用來控制室內濕度,使其保持在用戶設定的濕度環境內、通過此傳感器來控制加濕設備(如:加濕器、空調等)的開啟和除濕設備(如:天窗、側窗、風機等)的開啟。
6.及時收獲。一般情況下,播種后10-12天。當蘑菇花蕾有鵪鶉蛋大小時,就可以收獲。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各采摘一次,以防止打開雨傘降低商品價值。每種蘑菇可以連續收獲約20天。每種作物開采后,蘑菇寶藏和各種營養液可以噴灑在材料表面,以延長收獲期,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