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大城市在國內并不少見,聚集在城市的人口一多,就逐漸出現不少問題,演變成了城市病,對城市排水、內澇等管理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預防工作必須做到位,氣象站之類的監測設備就需要發揮作用了。
氣象站由監測感知類硬件和手機傳輸管理軟件平臺組成,每分鐘采集一組數據,3s數據刷新,曲線顯示數據變化,同時對于閥門開關狀態、水位上限、閥門狀態等預警,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不需要專人值守,有利于提高城市內澇預警預報能力。
氣象監測的作用除了短期提前了解天氣變化之外,在農業、城市運行、海洋、交通等領域也發揮了不小作用,還是整體了解城市區域氣候的基礎數據,開展從降雨量到形成洪澇災害的演變過程的研究,完善城市災害產生的科學解讀,實現預報預警的功能。
目前,城市洪水管理存在兩大問題:基礎數據缺乏和城市氣候模型精度不高。有了氣象站的監測數據,可以針對性解決問題。
首先是基礎缺乏的問題,這一問題氣象站應該是能解決的,以分鐘時間單位記錄數據,以年為單位存儲氣象變化數據,用手機/電腦登錄管理平臺后查詢數據,excel表格的形式直接呈現,對比往年數據變化、分析變化原因、查找氣象極值等都很便利。
城市氣候模型的建立有些難度,城市化導致了城市周邊地區的氣候變化,特別是水量和降雨強度,因此需要從研究氣象變化開始。
加強氣象災害預防工作,推進氣象災害知識歐普,針對公共場所等人群密集場所開展風險調查,完善風險管理,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重點開展臺風、暴雨(雪)、大霧、沙塵暴等氣象災害中短期精細預報服務和雷電、龍卷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短期臨近預報服務,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水平。
加強氣象災害的預防和應對。推動氣象防災規劃制度的制定并實施,加大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力度,尤其是農村、學校、企業、社區、工廠、工地等重點區域,做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區、重點保護區的監測預警工作,邊遠山區和其他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地區提高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同時也要培養公眾互幫互助的能力。
氣象監測工作的開展,推動了城市洪水監測預警體系的完善,需要區域氣象監測站的實時監測、預報和管理,以數據為依據,完善天氣預報的預警功能,在城市洪水和水資源管理中具有光明的應用前景,真正讓科技為生活服務,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