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聯網,本質上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中,從功能特性上是說是為了解決哪些農業生產問題,包括作物生長環境、作物生長速度狀態等,通常具備現場監視功能。
物聯網由感知類硬件設備和管理后臺軟件平臺組成,硬件設備指的是各類針對農業特制的傳感器,檢測土壤、氣象、病蟲害、光照等生長要素,這些傳感器的應用并不僅限在農業,智能家居、工業自動化等行業也用得上。
軟件方面也是針對農業生產來開發的,監測空氣溫度、二氧化碳、空氣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度、土壤PH、EC等數值,并以此作為依據決定灌溉、補光、卷簾、通風等的開關,其中灌溉使用頻率較高。
物聯網技術在水肥—體化中的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大技術,不僅能夠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節約珍貴的水資源,而且可以實現水分和養分的綜合協調—體化管理,減少水、肥資源浪費,減輕環境污染,并最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破解水肥資源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
水肥—體化技術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為農業灌溉施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水肥—體化技術上的嫁接與應用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必然。
農業物聯網技術在水肥一體化中的應用,可以實現在計算機和手機上對農業園區的實時監控、智能化管理;通過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及對農業用藥、用水、用肥,節約了資源,降低了勞動強度;經測算可達到節約灌溉水30%,節約肥料50%,增產30%的目標,全年可節省人工成本80%。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是做好三農工作的一大手段,進一步擴大水肥—體化技術實施范圍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