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無人機在田野上空巡田作業,一滴滴營養液均勻滴注滋養著禾苗,一個個智能“衛士”日夜守護著作物生長……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的廣袤田野上處處彰顯智慧田管新景象。
近年來,該公司以培育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為契機,以打造智慧農業示范點和全域數字農場為引領,著力構建智慧農業體系,賦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智慧農業,何以見“效”?
——多光譜傳感器、高清攝像頭組成“慧眼”,巡田工作快捷高效
在云山農場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里,一架搭載巡田管控系統的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開展巡田作業,進行穴數識別、長勢監測、草害分析、株數統計等核心數據采集,每架次作業半徑達7至10公里,每分鐘巡田面積超過15畝。
“以前巡田全靠雙腳,一百畝地得走大半天,地中間苗情還看不清,現在300畝地不到20分鐘就完成了,真是太方便了!”云山農場第四管理區種植戶張明喜感慨道。近年來,云山農場加快構建智慧監測體系,建設數字農業展廳,搭建農業大數據智能管理平臺,引進巡田無人機3臺、田間監測設備390余套,打造“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監測體系,與院校合作推進“基于多模態遙感大數據分析的作物水肥需求智能診斷”“大田作物高效生產智能精準管控系統研究”“農業物聯網云平臺及遙測裝備研發”等項目,創建農作物智能診斷模型,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科學的技術支撐。
作為全域智慧農業示范農場,八五六農場已建設完成“全域數字水稻云平臺”,智能采集冠層光譜、植被指數、土壤墑情、空氣濕度等10多項遙感數據,經數據中心平臺分析后生成指導意見,從種植到田間管理全流程數字化。
據八五六農場科技信息中心高級主管徐克江介紹,巡田省時省力只是智慧農業的基礎操作,運用AI算法生成的巡田“處方圖”,才是核心所在。無人機將獲取的光譜經傳輸計算生成水稻生長數字模型,并通過不同顏色在數字管理平臺上呈現,不同深淺色塊代表不同的施肥建議,紅色區域表明肥力較弱,藍色表示土壤肥力充足,在變量“處方圖”指導下調控施肥作業,帶動畝均增產30余斤。
以智能技術為支撐,牡丹江分公司在建成八五五、八五六兩個全域智慧農業示范場的基礎上,逐步在八五〇、八五四、八五七、八五八、慶豐等農場加大智慧農業應用力度。初步統計,分公司已建成智慧農業物聯網中心4個,擁有無人機達1100余架、配備衛星輔助導航設備1.4萬余套,應用物聯網設備覆蓋面積達223萬余畝。
智慧農業,何以見“智”?
——云來云往數據傳輸,智能“巧手”精準作業
一鍵輕觸,千閘響應,清澈的湖水翻著水花注入稻田,為禾苗帶來舒爽涼意。這是興凱湖農場望遠管理區智慧水利示范點,遙控智能閘門控制放水的場景。
“我家種210畝水田,有4個水閘,以前放水都要在田埂上走大半天,現在一鍵就能同時開啟多個閘門,在家也能用手機監測水位、控制水量,節省出來的時間還能去干別的活。”興凱湖農場望遠管理區種植戶王磊高興地說。截至目前,興凱湖農場建設智慧水利核心示范區面積1萬畝,安裝智能電動閘門、雷達水位計、電子水尺等智能設備及水利監測系統400余套,智能灌溉輻射面積占全場水田三成以上,由“大水漫灌”向“按需供水”轉變。
為高效清理大豆地里的雜草,八五〇農場請來一位特殊的“田管家”做幫手,這個配置視覺識別系統和智能作業裝置的“田管家”,可以精準定位、智能對行,精準區分豆苗和雜草,通過傳感器系統采集數據,并利用車載電腦繪制“作業地圖”。每小時除草作業高達80余畝,所過之處,不但將雜草清除得干干凈凈,還對板結的土壤進行破土深松,散墑提溫,促進大豆快速生長。
以旱田經作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寧安農場,與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大等院校合作,推動田間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轉型。在農場第4作業隊1200畝高產玉米和鮮食玉米基地內,一條條滴灌管線如脈絡貫穿田間,依據玉米拔節期至灌漿期不同生長階段莖葉、果實對養分的需求,科學調整肥料配比與施用量,精準輸送水分與營養,從而賦予玉米抗倒伏能力,有效提升籽粒千粒重。
“與傳統施肥相比,智能滴灌技術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畝均節水60至80立方米,可減少土壤板結,改善根系微環境,促進增產增收、節本增效。”牡丹江分公司農場發展部總經理張學冠介紹。
智慧農業,何以見“長”?
——強大核“芯”力量打破作業時空限制,實現全天候、全區域、全環節護航
走進八五五農場智慧農業指揮中心,數字云平臺如同農田的“超級大腦”,從田間智能設備到云端大數據分析,實時跳動的數據串聯起農業生產每個環節,一切盡在掌控中。
“每座氣象站可覆蓋周邊2萬畝農田,實時監測降雨量、溫濕度、光照輻射等10項關鍵要素,農情地情苗情,可觀可知可控。”八五五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李新磊說。自2023年起,農場已建成22座全電子氣象要素生態站組成的公里級監測網絡,數據信息接入國家預警平臺,可提前發布16類氣象預警,為全場40余萬畝農田提供“保姆級”服務。
經過幾年數字化建設,八五四農場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田間部署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肥力、氣象等數據,并將數據上傳至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實現從整地到病蟲害防治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配備的60余臺智能設備,涵蓋一體化智能蟲情測報、田間可視化監測以及智能葉齡診斷等設備,農業技術人員和種植戶可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終端,遠程查看作物生長狀況,系統還能根據監測數據提前預警,精準指導用藥,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田間智能蟲情測報燈和紅外傳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監測田間蟲情,智能誘蟲燈啟動,完成誘蟲、捕殺、拍照、識別、計數等操作,即時將數據上傳至物聯網數據中心,達到病蟲害自動監測與智能預警多重成效。”八五四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黃金寶表示。今年,這個農場進一步強化大豆高產攻關基地智慧農業建設,在日常智能管控基礎上,更全面系統地收集大豆高產種植數據,深度總結“金豆王”栽培經驗和種植模式,以數字技術助力區域大豆單產再創新高。
“智”繪新“豐”景,“慧”生新力量。牡丹江分公司將持續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外引技術,內聯基地,構建覆蓋種、管、收、儲、加、銷的全鏈條的智能化農業服務體系,推動現代農業邁開高質量發展新步伐。(朱磊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岳海興)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