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它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續化。其涵蓋范圍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核心技術與支撐體系
1. 農業物聯網(IoT):
* 環境感知:部署土壤溫濕度、光照、CO?、氣象站等傳感器,實時監測農田/溫室環境。
* 作物本體監測:利用光譜、圖像、生理傳感器監測作物長勢、營養、病蟲害狀況。
* 設備互聯:智能灌溉閥、施肥機、溫室卷簾、風機等設備聯網受控。
2.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
* 數據整合:匯集環境、作物、市場、氣象等多源數據。
* 預測分析:產量預測、病蟲害預警、市場需求預測。
* 智能決策:基于AI算法提供種植方案、灌溉施肥建議、風險防控策略。
3. 云計算與邊緣計算:
* 提供海量數據存儲和強大算力支持。
* 邊緣計算實現農田現場實時數據處理與響應(如無人機避障)。
4. 地理信息系統(GIS)與遙感(RS):
* 繪制農田數字地圖,分析土壤差異、作物空間分布。
* 衛星/無人機遙感監測大范圍作物長勢、災害損失評估。
二、關鍵應用場景
1. 精準種植管理:
* 變量作業:根據處方圖,農機自動調節播種量、施肥量、藥劑量(VRA技術)。
* 智能灌溉:基于土壤墑情和作物需水模型自動啟停灌溉系統(滴灌/噴灌)。
* 水肥一體化:按需精準配比水肥,自動輸送至作物根部。
2. 智能設施農業:
* 智能溫室/植物工廠:環境因子(溫光水氣)全自動調控,無土栽培,周年生產。
* 工廠化育苗:自動化播種、催芽、嫁接、移栽,環境精準控制。
3. 智慧植保與病蟲害防控:
* 無人機植保:自動航線規劃,精準噴藥,效率提升5-10倍。
* AI蟲情監測:智能蟲情燈+圖像識別,自動識別害蟲種類數量。
* 病害預警系統:結合環境數據和葉片圖像識別早期病害。
4. 智能農機與自動化:
* 自動駕駛農機:北斗導航+路徑規劃,實現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高精度作業。
* 農業機器人:采摘機器人(番茄/草莓)、除草機器人、授粉機器人等。
* 采后處理自動化:智能分選、清洗、包裝流水線(基于AI視覺分級)。
5. 智慧養殖:
* 個體識別與監控:耳標/項圈傳感器監測牲畜位置、體溫、活動量。
* 精準飼喂:根據生長階段自動配比飼料,定量投喂。
* 疫病預警:AI分析行為數據(如進食量下降)提前預警疾病。
* 水產養殖監控:水質傳感器(溶氧/pH/氨氮)聯動增氧機自動調控。
三、全產業鏈數字化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
* 區塊鏈記錄種植、加工、物流全流程數據(農藥使用、檢測報告)。
* 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信息。
2. 智慧供應鏈與物流:
* 冷鏈監控:溫濕度傳感器確保生鮮運輸品質。
* 需求預測:大數據分析優化倉儲和配送路徑,減少損耗。
3. 農業經營與服務平臺:
* 農場管理軟件(FMS):數字化管理土地、農資、人力、財務。
* 農業金融保險:衛星遙感評估災情,實現快速定損理賠。
* 農產品電商平臺:對接產銷信息,推動訂單農業。
四、典型應用場景示例
場景技術應用核心價值
大田精準灌溉土壤傳感器+氣象站+AI決策+自動閥門節水30%,增產10%-15%
果園智能管理無人機遙感+土壤墑情儀+水肥一體化系統節省人工50%,糖度提升2度
工廠化葉菜生產多層立體栽培+LED補光+環境自動控制土地利用率提5倍,年產12茬
奶牛智慧養殖頸環傳感器+自動擠奶機器人+發情監測系統產奶量增15%,繁殖率提升20%
五、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
* 挑戰:設備成本高、農村網絡覆蓋不足、數據標準不統一、農民數字技能欠缺。
* 趨勢:
* AI大模型應用:農業專用大語言模型(如AgriGPT)提供智能農事顧問。
* 低空經濟:無人機集群作業與無人農場系統深度融合。
* 可持續發展:智慧技術助力碳足跡監測與減排(如精準施肥減少N?O排放)。
智慧農業不是單純的技術堆砌,而是通過數據驅動決策,實現“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最終達成資源節約、效率提升、品質優化和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