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收、夏種、夏管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各地投入現代農機、優化管護技術,努力筑牢豐收基礎。
走進南川區大觀鎮鐵橋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水稻長勢不錯。在飛手熟練操作下,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不到半個小時,18畝農田飛防作業順利完成。據了解,當地通過統防統治、科學用藥,實現了綠色防控、節本增效。
南川區大觀鎮村民劉明金:“以前打藥是10個人一天打7個鐘頭,現在一個鐘頭就能打完。”
南川區農業農村委植保植檢站農藝師周可:“無人機防治一畝的成本只有15塊錢,節約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
針對特色水果管護,各地也積極行動。巫山組織上百名脆李種植大戶,觀摩避雨設施、交流避雨技術。在涪陵美心紅酒小鎮,村民們正忙著給葡萄套袋,阻擋害蟲侵擾、減少農藥殘留。在黔江區阿蓬江鎮龍田社區冰糖李基地,近萬株果樹已經掛果。村民們穿梭林間除草、疏果,用精細化管理增產量、保品質。
黔江區龍田社區冰糖李基地負責人王敏:“使用除草機除草,每個人每天能除4到5畝地,比去年人工除草效率提高10倍,成本也降低了。”
在云陽縣泥溪鎮長柏村的青梅產業園,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單軌運輸“小火車”正沿著鋪設好的軌道翻山越嶺;在空中,無人機吊著裝滿青梅的筐子飛向公路邊的集散地。這種“地空聯運”網絡破解了山高坡陡帶來的運輸難題。
云陽縣泥溪鎮長柏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文學:“園區內有3.5公里單軌全覆蓋,以此減少人工運輸成本約2萬元。”
云陽縣農業農村委種植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彥伶:“扶持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無人機運輸覆蓋全縣10%的果園,僅無人機運輸一項,每年可為全縣果農節約500余萬元。”
來源:重慶廣電-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