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強調通過科技創新匯聚先進生產要素,因地制宜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作為農業“芯片”的種業,其振興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核心。近年來,西青區張家窩鎮緊扣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種業創新為突破口,通過優化基礎設施、強化企業服務、引入專項補貼與先進技術,構建起“科技賦能+全鏈協同”的發展模式,為農業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初夏時節,正值甜瓜成熟收獲,在綠亨種業科技實驗基地9號大棚內,翠綠的瓜藤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甜瓜。“目前,基地共有73個甜瓜品種,主推的品種有棒棒脆新6號、棒棒脆8號、棒棒脆73號、波斯蜜2號、碧玉珠等品種。同時研發的新品種有碧玉珠3號、臻脆等。相比其他品種,新品種展現出更廣泛的適應性,已在多個地區獲得積極反響。”基地的負責人劉承豹介紹,這些新品種在產量穩定性、抗病能力、果實外觀及口感上均有顯著優勢。
棚頂部的智能放風機與傳感器聯動,實時采集溫濕度數據并同步至移動終端,實現“手機一鍵控多棚”的集約化管理。“該系統還具備實時警報功能,能夠及時推送溫度異常預警,確保了對溫濕度的精確調控,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劉承豹說。
在維吉特公司溫室大棚里,分子育種與數字育種技術正與傳統雜交技術深度融合。在這里,通過性狀精準篩選與后代表現預測,番茄新品種的研發周期大幅縮短,育種效率提升顯著。
目前,張家窩鎮正加速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進一步釋放種業創新潛力,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推動更多優質品種的誕生和推廣,讓技術紅利真正轉化為農民收益。張家窩鎮的現代農業轉型之路,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津云新聞記者 馬立杰)
來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