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涼市委、市政府把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高位謀劃布局,配套政策支持,積極爭創建設,推動各類要素和市場主體向園區集聚,助推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平涼市牛飼養量突破100萬頭,綜合產值達到161億元。
“全國肉牛優勢生產區的標定、高端牛肉品牌的定位、諸多國字號桂冠的加持、特色物種聯合育種攻關的開啟、系列團體標準的發布,使平涼紅牛成為這座古城的特色名片,鋪就了平涼現代農業發展大道的堅固基石。”在平涼市崆峒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啟動暨中濱平涼紅牛產業園開工儀式上,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于康震表示。
來到隴東活畜交易市場交易區,一頭頭體格健壯的肉牛一字排開,前來購買牲畜的群眾和客商細細打量著自己心儀的牛。而一旁的賣家,則向群眾和客商介紹品質好、體態良好的肉牛,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交易景象。記者獲悉,這里已配套建成了平涼紅牛數字中心,日均肉牛成交量達到150頭左右,對健全平涼紅牛產業鏈,加快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隴東活畜交易市場2022年9月建成運營,徹底改變了從前鄉鎮集貿市場交易、路邊交易、趕集交易為主的傳統交易方式,推進了活畜交易專業化、集中化、規范化。”平涼泰鴻肉牛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雄兵介紹,隨著市場影響力提升,這里將吸納慶陽、固原、天水等周邊肉牛客商來市場進行集中交易,帶動平涼市牛產業快速發展。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記者了解到,該基地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快肉牛遺傳改良進程,使育種對平涼紅牛產業效益貢獻率和科技對平涼畜牧業發展貢獻率分別超過40%和60%,為打造國家種牛繁育基地、平涼紅牛國家級育種核心區和全國大牲畜繁育樣板,推動我國畜禽種業自主創新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張路培介紹,基地充分利用國家畜禽改良研究中心的“動物營養學重點實驗室”和“中心實驗室”兩大技術支持保障平臺,對平涼紅牛開展批量檢測,篩選出純種平涼紅牛的遺傳信息攜帶者,力爭用5-8年時間,通過基因編組技術和監測分析,固化“平涼紅牛”基因,培育出生長速誰打度快、飼料轉化率高、動物發病率少、世代間隔短、飼養成本低的平涼紅牛肉牛新品種,進一步提升平涼紅牛A4級以上雪花高檔肉的生產能力,提高肉牛產值,著力把平涼紅牛打造成中國自主品牌大動物第一品種、國際知名的民族品牌。
8月16日正式開建的平涼市崆峒區紅牛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標志著平涼市首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園步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為平涼紅牛基地規模化、產業集群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搭建了新平臺、鍛造了新引擎,在建設模式、開發路徑、主體引培、科技創新等多個方面,為平涼市現代農業發展邁向“快車道”作出引領示范。
據了解,這一項目涵蓋品種優化與擴繁、標準化規范化育肥、優質飼草料供應保障、現代化肉牛產業、品牌與市場營銷及產業支撐服務體系建設6大工程,共謀劃實施23個重點子項目,總投資19.13億元。計劃通過3年創建,將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到2026年力爭打造成全國優質高端牛肉生產基地、國家肉牛種質資源創新中心、隴東百萬頭高品質特色紅牛產業帶核心區和西北地區肉牛交易集散中心,預計園區可實現年產值60億元,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萬元。
“我們要堅持市區一體,全方位強化要素保障,全周期提供優質服務,以誠意和實舉當好入園企業的‘合伙人’、落地項目的‘店小二’、園區建設的‘主攻手’,合力將崆峒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成全國優質高端牛肉生產基地、國家肉牛種質資源創新中心、西北地區肉牛交易集散中心和隴東地區高品質紅牛產業帶核心區,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定向立標,為鄉村全面振興賦能加力。”平涼市委副書記、市長白振海說。
來源: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