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吉林省把黑土地保護擺上突出位置,成立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的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出臺《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制定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等10個方面38條具體措施,切實把保護黑土地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根本之策。
盛夏時節,走進梨樹縣白山鄉達利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大田里,綠油油的玉米苗茁壯成長,一眼望不到頭。
“今年合作社3600畝地全部采用‘梨樹模式’,玉米長勢明顯好于往年。”合作社理事長董亞麗高興地說,不僅春天苗出得好,秸稈粉碎爛了之后地也不干,通透性好,抗倒性強,防病蟲草害,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為農田“舒筋活絡”,讓土壤“深呼吸”。今年“梨樹模式”推出2.0升級版,開始做“現代農業生產單元”試驗,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實施單元,配套“六行條旋機”、“免耕機和收獲機”,完成從種到收的全部作業,實現了科學、現代化耕作。
“去年全縣產糧40多億斤,今年要超過這個產量。”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趙鵬飛自豪地對記者說。實施“梨樹模式”的地塊每公頃可節約成本1200元左右,單產提高8%以上,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從“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到“大沙包、破皮黃、咋上肥都不上量”,再到如今“保護培育黑土地,高產高效可持續”,今年,吉林省著力加強黑土地保護力度,突出培肥地力,將資金投入占比由5%提高到20%以上,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創新攻關、肥沃耕層構建、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等黑土地保護措施,發揮3個萬畝級核心基地試驗示范作用,年度實施保護性耕作3800 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
來源:彩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