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形成的農業形態,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和種植養殖工藝,實現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面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和專業化服務。智慧農業旨在促進農業生產更加便捷、管理更加高效,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信息技術集成:智慧農業集成了多種信息技術,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以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智能管理。
全面感知:利用傳感器和監控設備,智慧農業能夠全面感知農業生產中的各項指標,如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強度等。
定量決策:基于收集到的數據,智慧農業能夠進行定量分析,輔助農業生產者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智能控制: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根據預設的條件自動調節農業生產環境,如自動灌溉、施肥、溫濕度控制等。
精準投入:通過精確控制水肥等投入資源,智慧農業有助于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專業化服務:智慧農業還提供包括農業技術咨詢、農產品市場信息、病蟲害預警防治等在內的專業服務,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提高效率:通過智能分析和決策,智慧農業有助于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減少浪費,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促進可持續發展:智慧農業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精準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提升農產品質量:通過精確控制生產過程,智慧農業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農業產業鏈整合:智慧農業不僅涉及生產環節,還包括加工、物流、銷售等整個產業鏈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農業的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力,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下面將分享幾個案例來介紹各地不同做法。
北京平谷農業中關村智慧蔬菜工場
該項目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總占地面積40畝,含智能溫室設施1萬平方米及室外智慧農田示范應用場景20畝,是農業中關村核心區數字農業項目的建設重點之一。項目內設置4個相對獨立的種植分區,通過自主科研集成與技術引進對標實驗,研發示范適宜北方氣候果菜高效生產的半封閉式溫室結構與智能環控技術裝備,通過首農集團、航天慧農、拜耳(中國)、中國電信、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頭部企業、院校的積極合作,形成了國產自主環控的連棟溫室高效生產技術解決方案與運營模式。
其中,項目環控系統實現了軟硬件國內自主研發,作物生長數據、環境數據均實現自主可控,保障數據安全;現階段環控系統基礎功能均已實現,可根據作物生長環境需求,設定適宜的環境參數,配置作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水肥等參數。通過積累多元化數據、構建高效高產環控數據模型、能源配比模型,實現適宜北方地區設施農業低碳能源管理模式。該平臺將聯合多方科研單位,突破技術壁壘,實現環控技術自主可控。
農業中關村智慧溫室項目的實施,核心功能是打造面向科技前沿,利用集成與應用研發突出源頭創新,形成“交叉攻關”的研發集群(源頭創新中心);匯聚智慧設施農業生態,解決企業使用科研成果的堵點,助力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建立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樹立智慧設施農業標桿,攻克成果產業化突破點,打造成果產業化促進中心;打造交流學習沃土,培養復合型人才,與南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建立合作,聯合打造面向產業推廣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首農發展公司所屬農科創投平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首都國有企業,他們將依托首農食品集團的產業優勢和科研優勢,圍繞科技自立自強,以“兩園一平臺”(農科中關村創新工場、科研總部創新中心和智慧蔬菜工場)為支撐,全力打造集科技攻關、展示示范、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效設施農業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創新驅動補鏈、強鏈、擴鏈,助力農業中關村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首農”解決方案。
山東濰坊
“AI+5G”西紅柿人工智能種植系統
“AI+5G”西紅柿智能種植系統由濰坊自然邦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農業大學史慶華教授團隊共同打造。依托“AI+5G”人工智能種植系統,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和系統內置種植數據模型,自動調節作物生長環境,實現西紅柿數字化種植。
“AI+5G”西紅柿智能種植系統內置西紅柿種植數據模型,通過安裝在種植大棚內的傳感器收集環境數據,根據西紅柿的生長需要進行自動調節,實現了對不同生長期西紅柿的精細化管理和對“溫、光、氣、水、肥”的自動化控制。經檢測,該系統種植出來的“黃金籽”西紅柿可溶固形物含量(SSC)超過7%,遠超普通番茄4%的含量,果實感官、口感識別性強,受到消費者好評。
來源:愷易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