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雨綿綿。在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東陽渡街道沿興村雙季稻生產千畝示范片,只見農機手熟練駕駛著插秧機,啟動、變速、取秧、栽播、變向、喂秧……一叢叢秧苗被整齊地插入田間,珠暉區早稻機械化插秧由此拉開序幕。
插好的秧苗隨風搖曳著,就像田里跳動的字符,白鷺等鳥類時而駐足田邊覓食,時而在青青秧苗上飛翔,成為千畝稻田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另一邊,旋耕機“突突”來回奔忙,層層“泥浪”翻滾,沒過多久,一大片水田被翻整一新。同時,育秧大棚里,幾位農人互相配合,接力把早前育好的秧苗搬上車,向插秧機輸送秧苗,田間地頭呈現一幅“春耕不等人,農時貴如金”的繁忙景象。
陸勝是當地的一位種糧大戶,他今年的春耕已按既定計劃開始插秧。“插秧機單機作業一天一般是30至35畝,在天氣良好的條件下,預計5月1日之前可以完成早稻的插秧工作,種植期約20天,7月中旬還可以接著種晚稻。畝產方面,天氣好的話預計就有900至1000斤。”陸勝說,今年早稻種植規模有1200余畝,早期的播種有播種流水線,接著機插和機械收割,全程機械化操作,讓“體力活”變成“技術活”,為春耕春種按下了“加速鍵”,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今年,陸勝在珠暉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和幫助下,選擇陵兩優179、湘早秈45號、中安2號、中安7號等品種作為早稻用種,3月中旬就已經播種育秧,充分利用了早春積溫,秧苗發育時間充足,為水稻適時機插奠定了基礎。“一方面引導種植戶使用機械化生產,同時做好春耕安全生產的宣傳;另外,我們重點加強農資經營店的檢查,杜絕銷售假冒偽劣的種子、化肥的行為,確保春耕順利進行。”珠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娉婷說。
一縷暖風,滿城春耕。在種糧大戶羅春祿的農機大院內,大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等農業機械設備已做了保養,全部檢修完畢。流轉的2000畝農田旋耕過后,將適時進行大面積插秧。育秧大棚內,水稻秧苗長勢喜人,農技人員現場為農戶進行秧苗培育技術指導。
目前,越來越多的科技服務成為春耕新的“打開方式”。珠暉區立足于“穩”,毫不松懈抓好春耕生產。今年,該區計劃糧食播種3萬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1萬畝,推廣隆兩優1988等高檔優質稻和中安2號、中安7號、西子3號等低鎘水稻品種,4個育秧中心全面投入使用,50余臺大中型農機投入春耕春插中,并對可能拋荒的田地采取流轉方式,讓耕地向種田大戶、種田能手集中,走規模化路子,提高種糧效益。
同時,該區還立足于“實”,科學施策為農戶排憂解難,調動與整合“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資源,開展“農技人員走基層”活動,對村民們面對面、心貼心、手把手提供春耕指導,在集中育秧、大田移栽、機插機拋、科學施肥、綠色防控、防災減災等關鍵環節強化技術支撐,注重科學化、生態化,農業綠色生態循環種植。通過精準培訓和人才之力為“春耕”之戰“添薪加柴”。截至目前,全區已培訓農機手70余人次,農技人員服務群眾達200余人次。春耕春管一起抓,保證“春華”而“秋實”。
作者:楊清?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