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西紅柿、小黃瓜,還有新種的茄子……在中國南極長城站有一座建筑面積8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內部種植著多種蔬菜,通透的外觀讓它足以成為這里的“顏值擔當”。
溫室采用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蔬菜生長在營養液中,通過中控系統精確控制光照、溫度、濕度、通風以及營養液的注入,在寒冷的南極溫室內可以常年保持25度左右的溫度。蔬菜分葉菜區和果菜區,通過定期采摘,每年可以產出約500公斤的新鮮蔬菜,為科考人員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考察隊員表示,在南極大陸上像長城站這樣擁有溫室大棚的站點不多,一般外站來交流訪問,我們會送一些新鮮蔬菜作為禮物。而像智利站,也會帶來車厘子等水果作為回饋。
這種友好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各國之間的友誼,也為南極科考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長城站的智能溫室還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在這里,科學家們可以進行各種極地農業的研究和試驗,探索在極端環境下植物生長的規律,為未來的極地農業發展提供寶貴的科學依據。
中國南極長城站的智能溫室大棚不僅是一個蔬菜種植基地,更是一個展示中國智慧的窗口。
從產量、穩定性、品質等層面看,智能大棚都是滿足老百姓蔬菜供應的最佳種植模式。它是「設施農業」的頂級形態。
我國設施農業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人們還面臨「吃菜難」的問題,蔬菜無法常年穩定地供應。
為了更好地擺脫自然環境的限制,一些種植戶開始搭建簡陋的塑料大棚,后來又演進到日光溫室、玻璃溫室。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通過整合引進國外先進的溫室建造技術、無土栽培技術以及工廠化種植理念,結合國內的生產實際,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新型智能溫室大棚模式,并兼顧生態鄉村旅游產業的引導發展。
新型的智能溫室大棚,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具有明顯的六大優勢。
1.外表美觀大方、空間大。當前新型智能溫室大棚,一般采用當前世界現代溫室主流的連棟型結構,理論上可以無限連棟,這樣一來,其外形非常大方,空間開闊。土地使用率高、適合機械化作業以及各種現代溫室設備的安裝。使用的骨架等材料,一般為專業化工廠生產,堅挺美觀、防風抗雪等方面優秀。
2.應用廣泛,擴展功能強。新型智能溫室大棚,一般結構按照溫室規范設計、常見的溫室大棚設備、機械均可與之配套。可根據具體的應用實際需要,選擇配置各種溫室裝備。可以打造成:高科技蔬菜示范園、植物工廠、花卉溫室、生態觀光溫室、科研溫室、育苗溫室、養殖溫室等各種形態。
3.技術含量高,管理精準化。新型智能溫室大棚內的各種傳感器,及時對溫室內部的溫度、光照、土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進行環境監測,并將數據及時匯入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做出分析與控制,生成數據報表。溫室環境精準監測、遠程智能控制,為植物生產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4.節省人工,生產效率高。我們只需要將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技術參數在電腦上設置好,溫室環境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即可實現溫室的智能控制,2-3人可控制2-3萬平米,大大減少人工。日常管理基本為機械化,生產效率明顯提升。
5.社會效益顯著。新型智能溫室的建設、不僅可以加快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還可以為我國居民提供更優質、豐富、安全的農產品,滿足居民對農產品質量、數量和食品安全上的需求。
6.提高經濟效益。一是產量明顯提高,因為水分、溫度、養分控制更合理,栽培設施更先進,常見蔬菜產量提高30%-40%,還可以反季節栽培,價格優勢明顯。二是品質明顯提高,色澤、形態、養分等提升明顯,也可以在科學的環境中生產有機蔬菜、稀缺蔬菜、名貴中草、以及對環境要求高的各種名貴、稀缺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