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易縣丙谷鎮雷窩村的攀枝花·米易共富農場智慧大棚里,鵝黃色的上海青、黑色的小番茄、碩大飽滿的卷心菜等蔬果生長旺盛,通過水培、霧培方式,紫色生菜、西芹的生長沒有傳統的“土”元素,在這里,智能溫度及光照控制、水肥一體化系統等自動化裝置扮演著重要角色,負責人冷天華成了“甩手掌柜”。
這是記者近日在米易縣采訪時看到的情景。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米易深耕“數字化+”,為傳統農業裝上了“新引擎”。
2022年6月,米易縣被納入四川省數字鄉村試點縣。2023年以來,該縣立足自身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唱響“陽光米易”品牌,集中打造早春蔬菜、米易芒果、米易枇杷等多條數字農業產業鏈,加快培育“數字化+”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主體,帶動農業全產業鏈做大做優做強。
田間種植更智慧
“空氣溫度17.3℃、空氣濕度45.2%、土壤溫度13.5℃、土壤濕度13.5%……”1月8日上午9點,冷天華打開手機,通過物聯云平臺,察看蔬菜大棚里的環境。“過去種菜,是和土地打交道,現在是和數據打交道。”冷天華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及時調整蔬菜大棚內的種植環境,提高農作物的品質。
該農場占地115畝,經營主體是省級專業合作社——綠怡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現代化農業發展,每年可為周邊老百姓提供蔬菜種苗6000余萬株。同時,該農場還與省、市農科院進行合作,每年開展番茄、茄子、辣椒、南瓜、黃瓜等新品種示范試種400多種。
“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才是真的富。”冷天華從不吝嗇分享他的“致富經”,無論是蔬菜種植技術,還是科學育苗方法,他都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村民;同時,隨著規模擴大,農場聚焦果蔬季節性用工需求,提供除草、施肥、拔芽、基地清理、采摘打包等靈活的就業機會,為周邊村民拓寬增收渠道,讓村民們做到“顧家、務農、打工”三不誤。
而在幾公里外的米易縣現代農業大數據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內,電子監測大屏上,不僅能清晰看到米易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棚內每個時間節點的視頻畫面,還能準確顯示土壤濕度溫度、空氣濕度溫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各項數據信息。
“通過大數據分析,可實現對光照、溫度等因素的自動監測,并根據各類信息進行自動灌溉、施肥、噴藥、降溫、補光等控制。農業生產更有‘科技范’?!敝行挠嘘P負責人介紹,通過數據分析,系統操作能大幅提高精準度,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同時降低人工成本。
中心建成投用以來,高效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大數據決策、蟲害預測、專家在線指導等功能,推動園區高效節水灌溉、綠色防控普及率達98%以上,每年節約1/3的人工成本、節省30%用水量、減少20%施肥量。
購買農資享實惠
得益于農業產業規?;藴驶l展,目前米易縣已形成種植糧食27萬畝、蔬菜11萬畝、芒果和枇杷等特色水果25萬畝、優質核桃20萬畝的產業規模。作為糧食的“糧食”,安全可靠的農資與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
統計數據顯示,米易縣農資銷售企業數量達1000余家,農資市場年消費額達8—10億元。但傳統農資銷售市場存在運營散亂、質量良莠不齊、中間差價高等問題,制約了全縣農資質量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此,2023年伊始,米易縣按照“部門指導、科技賦能、金融助力、國企運營、集體參與、農民受益”的思路,整合國有企業、金融機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資源力量,采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共同打造了集數字化交易、金融服務、技術指導、智慧種植等功能于一體的農資交易平臺,推動傳統農資流通向數字化服務轉型。
近日,昔街村二牛家庭農場主何世波吃過午飯后,不緊不慢掏出手機,下單購買了一批飼料。幾公里外的縣農資4S店體驗中心里,工作人員收到實時下單信息,快速審核后,訂單轉到了站點服務人員。40多分鐘后,何世波收到農資。他說:“以前只能去鎮上買農資,現在用手機在平臺上下單,很方便!”
“傳統農資銷售模式,不僅農資價格過高、質量無法保證,而且農場還需額外聘請人員從事農資購買、運輸等工作。2022年,農場僅農資成本就達到近96萬元,極大地擠壓了收益空間。”何世波算了筆賬,2023年,通過農資交易平臺,農場農資采購成本節約了近19萬元,平臺提供的50萬元零息金融貸款也極大降低了農場資金周轉成本。
同時,平臺通過與省、市農科院的合作,整合農資廠商售后團隊力量,在73個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黨建+農技”服務站點,建立“共富幫帶”機制,采用“線上+線下”方式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的指導和培訓,開展測土配方等科技工作,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群眾收入。
截至2023年底,平臺注冊農戶達1300余戶,授信6000余萬元,吸引43家農資銷售企業入駐平臺,已提供崗位80余個,實現務工收入100余萬元。累計為授信農戶免費提供農技服務1000余人次。
電商銷售有平臺
2024年開年以來,草場鎮頂針村的返鄉大學生楊曦每天都要通過電商向外地發售米易的早春枇杷?!斑@幾天發貨量不大,每天不到一百件?!睏铌卣f,她的團隊目前正策劃小番茄等米易特色農產品的線上銷售。
楊曦自2018年返鄉后,在米易縣壽康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水果銷售。這幾年,她通過合作社帶動農戶種植枇杷,為村民提供技能培訓,有效擴大了米易枇杷的影響力,助力米易枇杷開拓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的商超銷售渠道,形成“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石榴、蘋果、芒果、枇杷……2023年,楊曦實現農產品年銷售額超1100萬元。
即便是水果銷售忙得不可開交,楊曦也會抽出時間給村民進行電商銷售技能培訓?!白⒁庖幌?,視頻不用拍太長,字幕可以做大些……”這是記者近日在頂針村電商培訓現場看到的一幕。楊曦告訴記者:“村里的枇杷已經上市,不少村民希望學習一些電商銷售技能。2023年共進行了3場培訓,只要村民有需求,今年還會繼續開展?!?/p>
在米易,像楊曦一樣從事電商的不在少數,他們依托互聯網,將米易的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米易縣借助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商務、農業農村、供銷等部門整合建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村級電子商務應用服務點,搭建“縣+鄉(鎮)+行政村”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服務網絡。
目前,米易縣從事電子商務及其相關產業的法人單位2000余戶、8000余人次;電商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攀稀果果”“蜀果匠”等一批電商品牌逐步培育壯大,涌現出了如龍華村、禹王宮村、黃草村等農特產品電商村。其中,引進企業落地建設的陽光米易電商產業(直播)基地,搭建直播場地9個,2023年累計直播206場,孵化優質賬號10個,本土主播帶動銷售商品166萬件以上,銷售額達1.6億元。(曾仲文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程禮攀)
來源:攀枝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