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主體+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村集體組織溝通協調作用,通過村集體與服務主體緊密合作,積極推廣整村托管服務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行規范化管理,為小農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實現了農民收入、農業增效、主體培強、村集體增收。
埇橋區:農業托管助推村集體經濟增收
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通過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及托管體系,以專業化、市場化的生產服務替代一家一戶的個體勞動,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有效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同時,也滿足了種田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對低成本、高效率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迫切需要。
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通過大力推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及托管服務,利用分工協作的優勢,一方面,提高了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投入產出能力,帶動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將良種、良法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投入到家庭經營之中,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引導一家一戶的生產向專業化、標準化、區域化發展,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促進了農業節本提質增效。通過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針對糧食等主導產業和農民急需的關鍵環節,鼓勵和支持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小麥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烘干倉儲等農業生產關鍵和薄弱環節的社會化服務給予費用補助,有力促進了農業節本增產增收和綠色高效發展。例如:2022年,重點抓好小麥生產“一噴三防”環節,全面控制了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統防統治田塊小麥較往年增產10%以上;社會化服務幫助解決小農戶不好防治玉米生產后期銹病的問題,玉米增產15%以上。
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通過政策引導小農戶廣泛接受農業生產服務,努力培育主體多元、競爭充分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集中連片地推進機械化、規?;⒓s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服務業發展,提高了農業供給側糧食生產的經濟和生態效率,實現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近年來,埇橋區通過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和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引導糧食主產鄉鎮和村做好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建設,建設了一大批烘干、倉儲設備、秸稈收儲網點,購置了秸稈收儲、收割、無人機等農業設備。培育了一批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專業村,穩定了就業,活躍了農村經濟。2022年,農戶畝均節本增效280元,全區各村社會化服務收入為4500多萬元,約占全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30%,促進了農業節本增產增收和綠色高效發展,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來源:千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