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肉羊的繁殖季節,天津加大科學育種投入力度,鼓勵科研人員跑基層下企業,幫助農戶走好致富路。
11月初,記者來到武清區現代畜牧業科技創新基地時,實驗人員正準備給母羊,取卵細胞。體外胚胎培育,是國內畜牧領域的一項前沿技術,通過將不同品種的綿羊進行雜交,培育生長性狀好、產奶多的新品種,但在業內,這項技術的成功率很低、且不穩定,而天津市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實驗人員,正攻關的/是將成功率再提高10%。別看只有10%的提升,背后卻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實驗。
采集完成之后,工作人員將這些細胞送到實驗室,進行七到八天的培育。一周之后,當記者再次來到研究所時看到,之前采集的細胞發育良好。
張效生告訴我們,除了正在攻關的體外胚胎培育,他的團隊在肉羊雜交育種領域,已經獲得了十幾項專利,其中,肉羊高繁殖性狀挖掘及應用的相關技術,還獲得了2022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中,天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市農科院就與養殖場開展合作,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眼下,張效生的科研團隊,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業務員,除了實驗室,下企業、跑業務、推廣技術,成了他們工作的新常態。11月底,接連來了幾場寒潮,張效生惦記著新產的羊羔,跟著他,我們出發去一家位于濱海新區的養殖場。
騰源畜牧是一家集肉羊育種、飼養的規模化養殖場,最多可容納10萬只肉羊,客戶遍布全國多地。從品種選育改良,到飼養,再到疾病防控,已經與研究所實現了深度的合作。張效生走了幾個羊舍,棚舍增加了保溫箱,母羊產奶量充足,新生的小羔羊很有活力,但了解到母羊的產羔量之后,他又發現了新問題。
除了在本地應用,天津的品種培育技術,已經推廣到了內蒙古、新疆等多個肉羊主產區。通過天津推廣的技術,甘肅武威傲美羊業的羔羊養殖收益提高了30-40%。
來源:天津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