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吳堡縣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雖然毗鄰黃河,有灌溉水源,但無電網覆蓋,農業主要以旱作物為主,長年來農業發展“靠天吃飯”,大面積新修梯田因干旱棄耕、撂荒。尤其今年春夏連旱,耕作更是難以為繼。
高效推進旱作節水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為扭轉“雨養農業”的模式,吳堡縣根據農業區域分布情況,推進多種節水旱作模式,通過節水改造、補灌擴面、技術推廣等途徑,在規?;l展、標準化提質、精細化增效方面下功夫,努力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規模化發展上下功夫。吳堡縣依據各鄉鎮不同的氣候生態特征、作物適宜性和生產習慣等因素,以基地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分區域謀劃特色產業布局,擴大各鄉鎮主打有機農產品種植規模,從而推動縣域整體旱作節水農業規?;l展。今年以來,該縣圍繞青梨、山地蘋果、中藥材、紅薯等農作物,在全縣5鎮1街道21村持續推進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范片建設,創建面積16700畝。尤其是優勢特色作物玉米、小雜糧的種植及青梨栽植逐步形成區域化規模化布局,有力推動現代產業化經營。
在標準化提質上下功夫。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調整種植結構,實現旱作區作物良種化。旱作區廣泛推廣抗旱作物、抗旱品種,在關鍵生育期能避開干旱季節,或抗逆性強能在干旱季節較好生長,能有效應對干旱災害。強化標準集成應用,逐步建立吳堡青梨、山地蘋果紅和紅薯等有機旱作農業地方標準體系,使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在精細化增效上下功夫?!罢媸翘衿媪?,我們村里人都夸我種的高粱長瘋了!”寇家塬鎮尚家塬村村民宋九元難掩激動之情:“平時都是靠天吃飯,今年縣里通過運用旱作農業集成技術,使我家的高粱產量達到580公斤/畝,遠遠超出往年的產量?!睋私猓底鞴澦r業主要采用農田水肥一體化管理,通過精確測量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實施精確供水和科學施肥以降低水肥的浪費。建立水資源調度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供水,確保旱作農田的用水需求得到滿足。
來源:中共吳堡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