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代科學的進步,使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實著各種黑科技的運用。智能家居,智能無人超市等等,無疑都是在方便人們的生活,讓人們繁雜的生活變得簡單,輕松。當然,作為農業大國,科技在我們農業生產中的運用更是凸顯。
農業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更多地引入到農業生產中,智慧農業根據農戶生產需求,為農戶創造出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環境,擺脫環境、地域的限制。
智慧農業,智慧物聯網,智能溫室大棚等這些詞更是在農業生產中被越來越的人熟悉。智慧農業的發展在各省中無疑是跑在前列的,證明命了智慧農業將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從智慧農業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智慧農業在農業生產中有著顯著的特點。
1. 智能監控系統:通過物聯網系統的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傳感設備來采集土壤溫、濕度、養分含量等,通過智能分析和優化技術來快速作出最優決策,來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當環境條件達到預先制定的條件時,自動調控系統開啟,達到節水,省電,省人工,更省心。
2. 視頻監控:隨時隨地遠程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各園藝設備的運行狀態、生產情況,有了這個“千里眼”,管理人員可以遠程輕松監控、管理作業生產,大大減輕工作負擔。
3. 遠程管理:手機遠程控制是農業物聯網控制系統的另一便捷控制方式,通過手機客戶端,可以遠程查看設施環境數據和設備運行情況,還可以分析數據,方便靈活管理。
4. 信息查詢:農戶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后,可以實時查詢溫室(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信息; 登錄系統后,還可以查詢當地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專家通告等,實現有針對性的綜合信息服務。
5. 報警系統:報警系統需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周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 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將警告信息發送給相應的農戶,提示農戶及時采取措施。
6. 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要對農產品從各個階段等對作物生長環境、噴藥施肥情況、病蟲害狀況等做出記錄,很多人可能會懷疑,但這便是物聯網的亮點。
物聯網技術在溫室大棚種植中的應用,真正實現了溫室大棚生產自動化、管理智能化,使溫室大棚種植管理智能化調溫、精細化施肥,以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節省人力、降低人工誤差、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實現溫室種植的高效和精準化管理。
智慧農業可在不適宜作物生長的季節,為作物打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多用于對生長環境要求精細的作物,如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傳統農業的生產管理主要依賴人工:人感覺冷了就增溫,觀察土壤覺得干了就澆水,通風、補光等操作均依賴人工操作,沒有精準的數據支撐。更科學的指導農戶種植,是農戶智能化種植與精準化管理。大大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提高作物的品質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