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重慶市農科院的消息,經過持續攻關,重慶榨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體系已基本成熟。相較于傳統人工種植,全程機械化每畝可節約成本500元左右。
在市農科院農機所榨菜試驗田,工程師們正在為相關企業和種植大戶講解榨菜播種施肥一體機、移栽機、自走式打藥機等裝備的使用要領。比如這種“量身定制”的開溝起壟機,就可以完成旋耕碎土、開溝起壟、廂面平整等多道工序,每畝節約生產成本30%以上。
重慶市農科院農機所工程師吳瑜介紹,開溝、起壟的高度、寬度參數是根據榨菜生長、種植特性來設置的。這樣一來,更有利于榨菜種子萌芽生長,同時也為后續移栽、播種和收獲環節的機械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這種榨菜聯合收割機則填補了國內榨菜收獲機械化的空白。通過無損切根、無損夾持輸送兩項核心技術,它可以一次性完成切根、去葉、夾持輸送入筐等榨菜收獲作業。
重慶市農科院農機所工程師邵偉興告訴記者,這臺機器單人操作效率是每小時0.5畝,是人工的3倍以上。
據了解,重慶榨菜種植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但機械化水平不高。從2017年開始,市農科院農機所通過自主研發搭配引進改造的方式,突破了丘陵地區榨菜種植、收獲等環節的機械化技術“瓶頸”。不久后,60多臺套裝備就將送往涪陵、萬州等主產區縣,趕在榨菜種植旺季前投入生產。
重慶市農機學會理事長、重慶市農科院農機所首席專家龐有倫表示,在5年之內,榨菜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從現有的35%左右,能提升到45%接近50%的水平。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