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個月的改造升級,有近30年歷史的南泉菜市場煥然一新,周邊居民們驚喜地看到,原先陳舊的空間變得明亮整潔,新安裝的空調帶來絲絲涼意,看似簡單的買賣交易也因為數字化工具的加入變得更加“智慧”。
走進菜場,一塊電子顯示大屏映入眼簾,多樣的圖表清晰羅列著各種蔬菜瓜果的當日市場均價,“熱門商戶推薦”一欄“張榜表揚”各品類高人氣攤位,市場當日銷售額、客流量、客單價等信息一并可見。不少居民已經習慣買菜前來大屏幕上“做功課”,對菜價基本有個底。
經營戶們的攤位前也換上了AI智能識別秤,放上蔬菜就能自動識別品種,并根據重量和單價計算出總價,大大提高了早晚采買高峰的結算效率。“改造好了,空調有了,人也多了,智能秤省了很多操作,而且從沒出過錯。”一家蔬菜攤主在市場經營快十年,種了30多種蔬菜,新鮮可口、價格實惠,深受居民歡迎,是市場里的自產自銷“冠軍”。“每天1000來斤蔬菜,不到中午就賣得差不多了,有時碰上早高峰,兩臺智能秤都忙不過來!”攤主說。
南泉店介紹,數字化工具無形中為市場管理提質增效,例如智能秤打印的小票自帶二維碼,消費者掃一掃就能溯源商品產地,又例如市場從監控觀察到經營戶亂堆物、亂擺放,可以直接通過系統在智能秤上彈出窗口,提示經營戶整改。“智慧菜場建設為市場帶來新活力,讓交易更透明,讓百姓買菜更安心、更放心。”市場重新迎客以來客流顯著提升,周末假日可達五六千人次。
南泉店周邊居民區密集,1.5公里范圍覆蓋12個小區,老齡人口達到3.5萬。因此,市場在改建過程中特地拿出部分經營面積,保留理發、配鑰匙、家電維修、縫縫補補等便民服務,并引進面館、奶茶店、燒臘店、熟食店等多品類商戶,為居民提供豐富的消費選擇。
市場二樓復式平臺被改造為員工休息區,母嬰室、洗手間、微波爐、冰箱、開水器等空間和設備一應俱全。正逢暑期,休息區還成了經營戶子女的好去處,解決了假期看護的難題。
浦東共有菜場196家,數量約占全市1/4。近年來,一批批居民“家門口”的菜場實現轉型升級,其中智慧菜場建設用數字化利器為“菜籃子”保供穩價賦能,讓市民群眾吃得上、吃得好、吃得安全。浦商集團下屬農產品公司副總經理宋晶表示,數字化應用是市場管理的“好幫手”,旗下分布在浦東各街鎮的73個菜場將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所有數據接入“浦東新區智慧農產品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可以更大范圍盤活資源,護航“菜籃子”保供穩價。
據悉,今年浦東計劃建設5家市級示范性智慧菜場,目前已完成新建浦商鄰里薈金葵店、浦商鄰里薈宣欣店、浦商菜市場南泉店3家,浦商鄰里薈云蓮店、浦商鄰里薈高東店已通過方案審核,正在改建中,預計8月底開業。
來源:東方城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