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消退后,荊楚大地快速回暖。廣闊的江漢平原上,春耕備耕工作正在展開。
與傳統農事不同,湖北省應城市三合鎮的番茄智能溫室大棚里呈現另一番農忙景象——水肥一體化系統為番茄幼苗精準滴灌施肥,智能氣象站實時監測棚內外環境要素,卷簾、遮陽網自動開閉調節光照……
據介紹,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近年來,應城市引進“番茄公社數字農場”,在三合鎮建設200余畝農業基地,著力構建集生產、研發、休閑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數字農業示范園區,引領當地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
記者走進“番茄公社”的果蔬溫室大棚看到,新栽種的數千株番茄幼苗有序排列、長勢正旺;一根根黑色滴灌導管嵌入無土基質,緊靠番茄幼苗根系;補光燈、氣象站、降溫風機濕簾等現代化設施農業設備引人注目。
記者隨手抓取少許無土基質,感到軟綿而疏松。“這是椰糠,椰子外殼打碎后制作的纖維基質。”見記者到來,“番茄公社”技術負責人劉泉饒有興趣地介紹起來,“椰糠是天然的有機介質,干凈、透氣性良好,不僅有利于番茄幼苗扎根,而且相比土壤,很少積累病蟲害。”
“每株番茄還配備一根滴灌導管。”說著,劉泉從椰糠中拔出一支連接著滴灌導管的滴箭,“這是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的施肥終端,我們根據番茄植株的生長階段,提前調配了水肥營養液,并在電腦端設置了施用量和次數,每隔一段時間,系統就會自動精準滴灌施肥。”
說話間,滴箭開始“呲呲”作響,劉泉趕忙將滴箭插回基質。不一會兒,只見營養液從滴箭噴出,潤濕了椰糠基質。“施肥時間又到了。”劉泉說。
中午,棚外光照強烈,遮陽網自動開啟,減少了棚內的強光直射。
“不僅有智能滴灌功能,依靠氣象站等設備組成的一整套功能完備的環境控制系統,我們還可以實時檢測棚內光照、濕度、溫度等要素,并自動對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以保證番茄植株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劉泉說,“比如,遮陽網會隨著棚外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自動開閉,以保證棚內番茄生長所需的光照強度。”
遇到惡劣天氣,大棚還會啟動“備用方案”。如,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補光燈會自動開啟進行補光;遭遇高溫天氣,排風扇和濕簾同時啟動,將熱風排到棚外,并降低通過濕簾循環水系統進入棚內的空氣溫度……
在智能大棚的呵護下,選育的番茄植株高大。“畝產量幾乎比傳統種植產量翻一番。”劉泉說。
應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金義成說,智能化種植模式在當地逐漸發揮起示范引領作用,不少蔬果種植大戶前來學習觀摩、借鑒經驗。收獲期,“番茄公社”對外開放,歡迎四方賓客進棚采摘,還成了周邊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