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在景泰的田間地頭,各類現代化農機裝備縱橫馳騁,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實現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景泰縣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耕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等主要生產環節為重點,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夯實糧食持續穩定豐收的根基,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
智慧農機精耕細作
今年春耕,漫水灘鄉雙樹村村民孫志平有了一個農業新設備——無人駕駛播種機。
“我把四輪車改進了一下,裝上了‘北斗’導航系統,導航出來的播幅又快又寬又直,種下的苗長勢肯定好。”孫志平說。
據景泰縣農機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景泰縣推廣使用的無人駕駛播種機,可以實時獲取作業的深度、面積、位置等信息,在大幅提高農田標準化作業水平的同時,提高了種植效率、減少了種植成本,還減輕了農機駕駛員的勞動強度,省時又省力。
無人駕駛播種機利用相關傳感器和“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將農田區域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分區,通過數據中心計算,獲得整體農田農作物產量以及其他相關數據,從而獲得最佳的播種方案。這臺機器不用農機手操控就能夠實現自動作業,只有在拐彎、調頭時才需手動操作。
近年來,景泰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大力引進先進農機、智慧農機,截至目前,共引進“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70余臺(套)。
農機補貼惠農助農
在寺灘鄉九支村的小麥播種現場,村民張好文正駕駛著四輪拖拉機播種小麥,10多畝地一上午就能播完。
“我們購買的耕地機械都有農機補貼。”張好文告訴記者。
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是支持縣域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強農惠農政策。在國家政策的助力下,景泰縣農業機械化投入大幅增加,近三年完成農機購置補貼2920萬元,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也穩步提高。
今年,景泰縣爭取到第一批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959萬元,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社和廣大農戶積極購買使用現代高性能農機裝備。
“在政府惠農農機補貼政策的助力下,合作社購置的大型農機,不僅可以滿足本村農戶的生產需求,還能為附近鄉鎮提供農技服務。每年我們還將收割機運送到皋蘭縣、永登縣甚至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些縣區進行夏收工作。”景泰縣長順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得勝說。
2021年,該合作社購置了小麥播種機、玉米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一些大型農機,農事服務項目相應增多、范圍逐年擴大,每年服務旋地、種地、犁地、玉米收割等農耕作業達到1.4萬余畝。
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耕地不用騾、收割不用刀、噴藥不下地、收獲不彎腰,如今已成為景泰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真實寫照。
走進景泰縣條山農場,大型機械正在馬鈴薯種植基地耕作,起壟、覆膜、播種,一次性完成;麥田上空的植保無人機正平穩地將霧化后的農藥均勻灑在麥苗上;農業物聯網在果園攝像頭的輔助下為果樹生長“把脈”……從耕到種,從管到收,自動化、智能化作業為景泰縣的農業生產注入了科技動力。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與農業生產的結合,大大提高了農耕的時效性和耕種作業質效,有力解決了農業生產勞動力緊缺、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種子、化肥的利用率,實現了標準化、科學化、綠色化的農業生產。”景泰縣農機局局長余希宏說。
今年春耕生產期間,當地投入拖拉機約12000臺,配套機具約30000臺(套),出動技術人員150多人次,檢修拖拉機及農機具約36000臺(套),培訓實用技術人才210人次,舉辦小麥、玉米農機安全操作培訓班2期,培訓農機手60余人,培訓駕駛員考證120人次,為確保農機具高效使用提供人才支撐。
從精準整地到精量播種,從滴管施肥到無人機施藥,現代化農用機械在景泰縣的廣袤田地大顯身手,繪就了一幅智慧農機春耕圖。
來源:甘肅網-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