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包作為種植食用菌的“土壤”,與食用菌產出品質有直接關系,那么蘑菇菌包能用幾次呢?聚英云農來為菇農們分享下。
一個蘑菇菌包能用幾次?一般可以使用3-5次,具體的使用次數取決于蘑菇菌包自身所含養分的量以及管理技術。在采收時,每次采收蘑菇菌包的量都不一樣,原因是:菌包中的養分是固定的,隨著蘑菇生長,里面的養分不斷被消耗,所以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第一次采收的蘑菇產量是最高的,之后每次的采收量都要比上一次的采收量低。
蘑菇菌包發霉后,能否出菇與感染的時期有關。以感染紅色鏈孢霉的菌包為例,情況如下:
1、如果是早期感染,影響到了菌種的萌發的定植,此時,菌包長出的基本是紅色鏈孢霉,因此不會出菇。
2、如果是菌種定植后感染,菌絲和紅色鏈孢霉一同生長,此時,紅色鏈孢霉會消耗掉菌包中的一部分營養,雖然最終能夠出菇,但是產量會有所下降。
此外,在溫室大棚下種植蘑菇時,可借用聚英菌菇智能養殖監控系統,為菌菇生產溫室大棚、廠房研發,能實現菌菇養殖生產的全程智能化控制。依據食用菌菇的生長規律自動控制菇房內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為食用菌菇的生長創造出最佳的生長環境,大大地提高了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
主要功能:
在線監測溫室環境,具體參數包括:培養基質濕度、培養基質電導率、室溫、空氣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監測周期為24小時,監測頻率最高可為一分鐘一次,支持調整;
控制室內的溫濕度、光照等調節,包括保溫、加溫、降溫、補光等。通過在管理云平臺預設各項因素的調控原則,設定適宜環境要素,高于或低于適宜參數時采取哪種措施。舉例:設定平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是7-38℃,那么當空氣溫濕度傳感器檢測到室溫6.5℃時,云平臺發出增溫執行,自動開啟加熱器等增溫設備,進行增溫作業;當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再次檢測到室溫38.2℃時,發出增溫作業暫停命令,自動關閉加熱器等設備,至此完成一次溫度控制作業。其他濕度、補光等控制也是采用同樣邏輯;
支持自動、手動、遠程三種控制方式,分別是通過智能控制柜手動點擊按鈕、登錄安卓/IOS手機、電腦端的云平臺操作各類環境控制設備、云平臺預設各類策略由系統自動執行。三者之間可相互切換,即時生效,沒有時差;
系統數據自動存儲,以曲線的形式,繪制出歷史時期內環境數據的變化曲線,支持打印、查詢、導出、對比等;
室中安裝的海康威視、螢石云等品牌的網絡攝像頭,可將監控視頻接入到云平臺展示,與監測數據同屏展示,多元化反饋室內情況;
支持賬號管理,系統可登錄多賬號;支持與氣象環境監測數據聯用;支持二次開發、提供數據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