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迎來春耕春種農機作業大忙。日前,記者從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獲悉,預計今春,全國將有超過2250萬臺(套)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機裝備投入農業生產,與去年基本持平略有增加。機械化“部隊”成為春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全國農業機械系統在保障農機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呈現新升級、新趨勢,筑牢糧食豐收之基。
春耕備耕時節,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雙溪橋鎮毛祠村,兩臺農機剛剛裝上嶄新的北斗終端設備。這套系統主要用于統計機插秧面積、深度等數據,相關數據直接匯總至省級平臺。
今年春耕備耕期間,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安裝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北斗導航起到關鍵作用。“墾區土地集中連片,幾千畝的土地,如果沒有導航,機器會迷失方向。在春耕春播作業中,北斗系統不僅能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還能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耕作深度和播種情況,減輕機手勞動負擔,確保機械化作業質量,避免出現耕整地不到位或缺苗斷壟的問題。”建設農場農業發展部副部長蘇景剛告訴記者,與國外導航系統相比,北斗導航性價比高、價格便宜,但目前北斗系統還存在關鍵設備技術升級、精準度提升等問題,需要不斷更新換代。
截至2022年底,全國裝有北斗定位作業終端的農機裝備已達150萬臺(套),其中安裝有輔助駕駛系統的拖拉機超17萬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首次將北斗系統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對未來推動北斗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CVT無級變速實現了國產農機整機的升級換代和拖拉機的自動駕駛。今年春耕期間,10臺24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將在黑龍江省墾區投入生產一線,濰柴雷沃黑龍江總代理苑東升表示:“與原有機械換擋機型相比,CVT技術能減少作業停頓和換擋次數,提高作業效率30%,綜合燃油消耗還能降低10%。目前,黑土地還處于冰凍狀態,等4月中旬雪化了,這款拖拉機將派上大用場。”
機械化技術向綠色高效升級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在東北地區和南方稻區持續加力推廣應用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裝備,不斷取得新進展。
“保護性耕作關鍵機械是條耕機、免耕播種機,是一種綠色生態的耕作方式,與傳統作業比,可以減少下地次數,減少對土壤的碾壓,減少油料損耗,秸稈留田,避免焚燒污染。”每天早上6點,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德強農場主潘炳國準時在微信群講解40-60分鐘保護性耕作知識。
目前,我國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面積達到8300萬畝。保護性耕作減少黑土流失、培肥土壤地力、防風抗旱保苗,作業質量和出苗率都有很大提升,實現節本豐產增收。
在南方稻區,相比人工,高效率的水稻育秧和機械化插秧正在被廣泛應用。
江西省高安市久洋農機專業合作社有占地面積近10畝的育秧中心,實現“商品化供秧,合同化插秧”。合作社已和周邊農戶建立了穩固的服務體系,每年水稻生產訂單作業面積達到10萬畝。
今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推廣應用水稻機械化移栽、同步側深施肥等技術,發揮集中育秧設施作用,增強水稻抗風險能力、釋放機械化技術增產潛力。在東北地區,繼續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推行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機優補”增加高性能免耕播種機保有量,加強高標準高質量實施示范帶動,推動實施面積平穩擴大。
此外,從去年底開始,我國農業機械排放標準由“國三”升級至“國四”,實現了動力技術系統性升級,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向綠色高效轉型發展,助力農業生產節能減排。
作業質量向高質量升級
“苗好一半谷”。機械化播種質量直接影響作物出苗質量,直接關系作物單產和全年糧油豐產豐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加快提升機播質量有力支撐作物單產提升工作的通知》,從今年春耕春播開始,各地將機播擺到糧油生產工作和農業機械化工作重要位置,重點緊抓機具功能性能、機手技能操作與農藝要求集成配套,推動播種機具裝備升級換代,優化完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加強機播機耕作業組織管理,將農機化增產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
江蘇省組織農機科技志愿者服務隊等技術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指導開展農機保養、檢修、調試等,確保農機性能穩定、狀態良好,機手操作規范、作業達標。
江西省今年2月底舉辦南方丘陵山區水稻育秧中心現場觀摩活動及水稻機械化育插秧和育秧中心建設座談會,對不同模式的育秧、插秧進行對比擇優。
今年春天,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還將分區域分品種制定技術指導意見,研究提出切實管用的技術裝備需求和具體措施,謀劃制定提升機械化播種質量的工作方案,增加高效適用播種機具裝備供給,提升作業機手操作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各地還將組織專業團隊和工作組深入一線,推動播種質量技術到位,推進農機手作業技能教育培訓,做好跨區作業服務保障。
來源:農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