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耕地、育苗、種菜……近日,記者來到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看到,很多駐園企業的種植戶已開始搶農時、忙春耕,為新一年的豐產增收奮力跑好“第一棒”,一幅幅人勤春早的園間美景圖也隨之鋪開。
“農時不等人,得抓緊干。”立春時節剛過,按捺不住性子的高琴芳便每天“泡”在大棚里。每年春天是她最忙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作為園區天水新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她一心撲在基地的12座大棚上。“這座棚里的辣椒育苗盤已備好了,該灑盤了;脆瓜已出苗了,需要澆水。”有著十幾年育苗經驗的高琴芳顯然已是行家里手,她一邊熟練侍弄著不同的育苗盤,一邊與同事交流著種苗的培育、生長狀況,大棚里西紅柿、辣椒、茄子等種苗處于哪個階段,她都爛熟于心。
“苗好半成收。”高琴芳向記者介紹,優質壯苗是蔬菜健康成長的基礎,基地培育的種苗抗病性好、根系發達、成活率高,能有效節約成本,很受種植戶歡迎。目前大棚里培育的大多是扶貧項目、農業企業或農戶的“定制”苗,幼苗長到“兩葉一心”就可以移苗,等到“四葉一心”就可以給客戶供苗。
同屬于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內,也是一派火熱的勞動景象,十余位來自周邊村子的務工人員正在平整大棚里的土地,為播種做準備。
來自中灘鎮渠劉村的劉應新拿著鐵鍬,熟練地將地面上的蔬菜殘葉推到一起,再將土塊鏟平、拍碎,干得很起勁。“我們大都是務工多年的老員工,能在家門口掙錢,大家積極性比較高。”劉應新告訴記者,基地有59座大棚,目前已平整了30多座,等全部平整完,就能開始施肥、壓膜,大概四月份就可以定植。
據天水神州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丁耀宏介紹,該公司專業從事航天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制種、推廣及產業化開發,重抓航天蔬菜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和成果轉化,已在國內25個省區建立了試驗示范基地(點)183處,新品種已推廣應用到28個省區,累計推廣289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10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23億元。
近年來,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不僅示范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經濟果蔬,還解決了當地群眾就地務工的問題。園區持續加大新品種示范推廣力度,充分利用技術優勢,選擇20余個優質蔬菜品種,采用工廠化育苗的方式培育優質蔬菜種苗150余萬株,為天水地區菜農和農戶提供了優質、豐產的蔬菜種苗。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就業工廠的作用,吸納周邊農民約2000余人固定就業、3000多人流動就業,增加了農戶收入。
來源:每日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