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天寒地凍。本是萬木凋零、大地冰封的北方農閑時節,在日照山鄉間的設施農業大棚里卻是果實掛滿枝頭、鮮切花含苞待放的豐收場景。
2月1日,在莒縣招賢曲坊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一棟智能化連棟玻璃溫室內,一串串半尺多長的櫻桃番茄錯落有致地生長在數米高的藤蔓上。工人們操作自行收獲車在棚內穿梭,用果樹剪將一串串熟透的果實小心采下,放入身后的筐中;在種植區門口的自動化包裝線上,20余名工人將采收的果實打包裝箱。
“春節前后,產品需求旺盛。去年3月,我們新上的一棟占地面積8公頃的半封閉式連棟溫室投用,不僅實現了產量翻番,還克服了盛夏時節番茄種植難的問題,實現全年果實供應不間斷。”產業園技術總監趙善興向記者介紹說。新建的溫室采用荷蘭設施農業建造并加入降溫模塊,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可為果實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走進緊鄰番茄溫室的玫瑰溫室,一股夾帶著濕潤氣息的暖流撲面而來。及膝高的無土栽培花架上,半人多高的玫瑰花一望無際。工人們穿梭在花叢間,將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花枝剪下,放入筐中。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進口玫瑰,像這種骨朵大、花莖粗的玫瑰花,比普通的玫瑰花身價高幾倍。”趙善興隨手拿起一枝花莖筆桿粗細、花苞雞蛋大小的鮮紅色玫瑰向記者介紹說。
趙善興坦言,產業園內種植的鮮花與番茄種苗全部從國外引進,雖然品質上乘、產量穩定,但采購價格高昂。為突破育苗難題,產業園在去年與省農科院建立合作,正在探索培育玫瑰花新品種。“目前試驗種植的新品種有200多個,正陸續進入花期,已發現比較理想的新品種20多個。”趙善興說,今年他們將在試種結束后選取長勢好的新品種,擴大試驗種植規模,爭取早日建立自己的育種育苗基地。
碩果累累的場景,還出現在五蓮縣戶部鄉宋家村的果樹大本營大櫻桃種植基地上演。2月2日早上6時許,種植戶張西雙早早起床趕到櫻桃大棚,查看棚內的溫度、濕度和果實成熟情況。濕潤且略帶寒意的大棚里,一簇簇紅彤彤、黃澄澄的大櫻桃掛滿枝頭。
大櫻桃素有“開春第一鮮”的美稱,是春季上市最早的時令水果。常規露天種植的在每年5月上市,即便是冬暖式大棚種植也要等到4月份上市。而這里的大櫻上市時間提前了兩個多月,成了春節水果市場上的“明星果”。
“忙活了大半年,終于結出果實了,產量和價格都非常可觀!昨天下午有20多位顧客發來訂單,想在年前收到貨,得趕緊摘好給他們寄過去。”張西雙邊說邊拿起竹筐開始摘櫻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古銅色的臉上。
“這多虧了俺們種植基地的‘櫻桃營長’!去年春節前,他采用新技術種植的大櫻桃在節前成功上市,今年俺也跟著營長試著種了一個大棚。”張西雙笑著說。
他口中的“櫻桃營長”是有著20多年林果管理和種植經驗的基地技術負責人鄭德華。去年春節前,他創新采用模擬果樹生長氣候種植技術,讓大櫻桃樹在冬日里開花結果,果實一度賣到每斤400元。
“大棚內安裝了控溫除濕的空調系統,通過調節溫度和濕度,模擬果樹的生長氣候,讓它提前休眠、提前開花結果。”鄭德華介紹說,通過在第一年試驗種植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今年的果實產量翻了3倍。“在后面的幾個月中,種植基地里其他40個大棚的大櫻桃將陸續開花結果,果實收獲期將可長達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