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作為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中藥材,在國內擁有一定種植規模。
白芍一畝地產多少斤?每畝產量大約1200-3000斤左右。正常情況下,未刮皮的新鮮白芍的畝產量在2000斤左右,而折干后的產量在每畝1000-1400斤。在老產區種植的白芍,已經長了4-5年之后,畝產多為1000到1500斤。而在生茬區種植的白芍畝產經幾年過后畝產可以達到2000斤左右,最高產量3000斤每畝。
白芍一畝地可產1200-3000斤。在老茬地生長的白芍,經過四至五年的種植,每畝地產量在1000斤到1200斤左右。而種植在生茬區的白芍每畝地產量約為2000斤左右,產量最高可以達到每畝3000斤。白芍的生長周期約為4-5年,未刮皮的新鮮白芍,也就是所謂的黑根子每畝產量約3000斤,折干后的白芍每畝產量約為1400斤,折干后的產量約為新鮮情況下白芍產量的一半。
白芍適宜生長在海拔1500-2800米的山地地區或者是在溪流峽谷地區、山坡路邊分布。作為一種適應性較強的植物,白芍多見為野生,栽種的條件因此也沒有很苛刻。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只要陽光充足,可以很好地生長。
白芍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因此在短時間內,低溫環境并不會對白芍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在土質較為疏松肥沃的土地中,選擇排水性和土壤透氣性較好的區域,白芍還能人工種植,通常情況下長勢良好。
因為大棚種植可以很好地調整空氣中的溫濕度及其他種植條件。同時,為提升白芍的產量與品質,可將傳統大棚應用聚英云農智慧農業系統,針對溫室大棚進行管理。通過大棚內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網絡視頻攝像頭等設備,組建一個遠程感知大棚環境信息的網絡,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云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聯動通風系統、溫控系統、遮陽系統等設備,打造數字化的智慧農業大棚。
由數據采集設備、控制系統、管理云平臺幾部分組成。采用基于LoRa、4G/5G、WIFI等無線通訊技術,利用傳感網網關、傳感器等設備,組建成一個設施化的溫室大棚,云平臺設在運營商數據機房或由用戶指定,通過普通PC上網瀏覽實時相關數據。
可實時采集溫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溫度、土壤濕度、CO2濃度等環境參數,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并根據種植作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當溫濕度超過設定值的時候,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利用環境數據與作物信息,指導用戶進行正確的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