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露地、保護地作物常見且比較難防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是番茄等作物的常發、高發性病變,屬低溫高濕型病害,病原菌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20~25℃、濕度持續90%以上時為病害高發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屬真菌病害,花、果、葉、莖均可發病。
低溫高濕的小環境易造成番茄灰霉病發生,當季正是高溫時期,番茄灰霉病極易發生,要做好防治措施。
番茄灰霉病主要為害花和果實,亦可為害葉片與莖。幼果染病較重,柱頭和花瓣大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轉移。果實多從果柄處向果面擴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軟腐,病部長出大量灰綠色霉層,嚴重時果實脫落,失水后僵化。葉片染病,多從葉尖開始,病斑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水漬狀,淺褐色,有不明顯的深淺相間輪紋,潮濕時,病斑表面可產生灰霉,葉片枯死。莖染病,產生水漬狀小點,后迅速擴展成長橢圓形,潮濕時,表面生灰褐色霉層,嚴重時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應以增溫、控水、放風、降濕為主,不可大水漫灌,減少田間結露。
摘除病果、病葉,注意要用塑料袋套住病果、病葉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當散發病菌,傳播病害,特別是番茄拉秧后要徹底清潔田園,栽種下茬作物前徹底消毒一遍,防止灰霉病菌侵染下茬作物。
在連陰雪天氣時噴藥防病應改為輪換熏藥。連陰雪天氣下棚內濕度本身就很大,如果為了防止病害發生,而采取噴施藥液的方法,一是會進一步提高棚內濕度,反而加重病害發生;二是噴藥后,番茄嫩葉易中藥害,得不償失。
改噴藥為熏藥,不僅可避免噴藥后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且針對番茄灰霉病病原孢子量大的特點,噴藥易擴散病原菌孢子,防病效果差。
采取熏藥防病可選用百速煙劑、灰霉菌核一遍凈,熏蒸時間為7-8個小時,5-7天一次,輪換用藥,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從而提高藥效。
在番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用藥如下:殺菌劑異菌脲,50%速克靈1000倍液,每5天1次,連續噴灑2—3次。
對于大棚噴灑農藥、增溫、控水、放風、降濕等基礎性操作,可利用聚英云農的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來執行,從光照、溫度、濕度、灌溉等方面,對種植管理工作進行智能化、精細化升級,為大棚作物提供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相比傳統溫室大棚的人工管理,優勢更為明顯,目前已經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
聯動水肥機或噴灌、滴灌系統,根據土壤溫濕度傳感器采集數據,設定定時灌溉、遠程灌溉、循環灌溉等灌溉方式,不僅能夠滿足作物對水源的需求,同時還能預防高濕病害。
當溫室環境中某一項檢測中的數據,低于或高于設定合理值范圍,智能溫室大棚系統自動向管理者發送預警信息,以短信、微信、系統消息、電話等形式,便于管理者快速響應。
不同于傳統大棚,管理者需時時身處于大棚,進行各項管理操作。智能溫室大棚系統支持手動、自動、遠程三種管理方式,管理者可以到千里萬里之外,用手機查看大棚作物生長現狀,調控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