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蘋果豐收啦!”12月6日,米脂縣楊家溝鎮李家寺村果農李正勝正在自家才蓋好的冷庫里選果,“你看這一個個蘋果,又紅又大,根本不愁賣,我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說話間,他呵呵笑著。
李正勝今年49歲,2015年以前,在村里搞養殖和種植。2015年,榆林大力發展山地蘋果,他動了種植蘋果的念頭。考察之后,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流轉了本村的200畝土地,開始種植山地蘋果。多年來,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天氣對蘋果的影響。2018年和2020年的兩次霜凍災害,讓他的果子幾乎“全軍覆沒”。“之前就是靠天吃飯,霜凍來了沒有提前準備,使蘋果受到很大損失,果品質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整個果園幾乎絕收。”李正勝說。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了智慧農業氣象手機軟件,可以提前知道霜凍、冰雹天氣和病蟲害等信息,能更科學地管理果園,極大地提高了蘋果的產量和質量。今年,我家蘋果產量達到了3萬多斤,果品質量也非常好!”李正勝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軟件內詳細的氣象信息。
想起今年幾次降溫霜凍災害,李正勝至今仍感到后怕。“霜凍對蘋果花期發育影響太大了,多虧了氣象局提前發布預警信息,氣象部門聯合農業專家指導我采取了防凍措施,要不我的蘋果就損失慘重了!”
受益的不止他一個人。“自從有了氣象部門提供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我們可以根據氣象信息科學種地、科學養殖和合理管理果園。如遇到災害天氣也會提前收到預警信息和針對性指導意見,極大地減少災害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今年,我們的蘋果和糧食雙豐收,這多虧有了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李家寺村黨支部書記雷春說。
“‘陜西智慧農業氣象APP’可提供16類農事活動當天(分上午和下午)和未來3天的適宜度預報。該預報可以依據手機定位或人工定位,并通過省、市、縣三級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分類共享庫平臺,分類推送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陜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張勇說。
除此以外,榆林市氣象局以“氣象+農業”服務模式打造農業氣象服務平臺系統。該平臺通過二維、三維地圖構建糧食作物、設施農業、山地蘋果、紅棗等特色服務模塊,可基于位置實時顯示氣溫、降水等實況監測數據和精細化預報產品。今年初,蘋果花期凍害服務模塊在該平臺上線,在4月中旬的低溫霜凍天氣過程期間,實現花期凍害影響區域、持續時間、降溫強度等氣象信息的精準預報,為榆林市開展蘋果花期防凍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為積極有效防御蘋果花期低溫凍害影響,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榆林市氣象局結合本地氣候特點編制了《榆林山地蘋果花期凍害防御手冊》,為果農進行花期凍害科學防御提供技術指導。
10月27日,米脂縣氣象局為志紅蘋果專業合作社和劉正旗蘋果園的“紅富士”蘋果頒發了氣候品質認證證書,并發放了特優等級標簽。這是米脂縣山地蘋果首次通過氣候品質認證。當地氣象部門通過對山地蘋果關鍵生育期的氣候觀測、蘋果品質取樣、品質檢測,收集了大量的準確數據,確立了蘋果氣候品質評價指標和方法,并建立了氣候品質評價模型,為當地山地蘋果效益的提高注入氣象科技含量。
如今,遍布榆林市田間地頭的農田小氣候氣象站、大田氣象站及鄉鎮氣象工作站、村級氣象信息服務站,把氣象服務送到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