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漁綜合種養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肥藥雙減、穩糧增效、稻漁雙贏”的優勢,是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日前,杭州市蕭山區發布新型稻漁綜合種養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區建設新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500畝,實現畝均產出水產100斤、水稻1000斤,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單位面積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50%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是“稻田養魚”的現代新擴展,是典型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稻漁綜合種養充分發揮水稻與魚、蝦、蟹、鱉等水生動物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中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清除雜草、減少病蟲害、增肥保肥、降低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等),同時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生產優質水稻和漁產品,是一種農漁互利雙贏的生態生產方式。稻魚綜合種養不僅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要途徑,更為農業領域推進“雙碳”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發展前景廣闊。
在益農鎮東聯村的一片118畝圍墾沙地上,“稻鱉共養”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已經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據杭州蕭山益農俞秀林家庭農場負責人介紹,一畝“稻鱉共養”的土地,預計純利潤可以達到4000元,是原先常規種糧的7倍左右。鱉糞肥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綠色環保。稻田養鱉,鱉吃水生動植物,不投喂餌料也長得飛快。稻鱉共生共養闖出了一條良性生態循環之路。
近年來,該區大力發展稻魚綜合種養,助力鄉村共同富裕。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為目標,通過示范帶動、技術集成、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稻漁共生、稻漁共贏”的新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截至目前,全區已有7家農業企業建設完成1800畝稻漁共養田,其中已投入生產的有1000畝左右。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培訓、科技服務、交流觀摩6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