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黨和國家對糧食這么重視,今后科技種糧將會進一步得到加強,糧食增產豐收也會更有保障!”王瑞東是寶坻區爾王莊鎮四棵樹村一位農民,今年他的家庭農場里2800畝水稻喜獲豐收,“這得益于引進了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讓過去鹽堿嚴重的地塊變成了高產農田,平均畝產比以前提高了兩倍。”
在天津市寶坻區爾王莊鎮四棵樹村,王瑞東是一個有豐富水稻種植經驗的農民,愛動腦喜鉆研,村民們都稱他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兩年前,通過土地流轉,王瑞東在爾王莊鎮四棵樹村、潘套村承包了2800畝地,通過引進新設備、推廣新技術,他把大片鹽堿地改造成高產良田,特別是通過使用水稻側深施肥等新技術,使水稻畝產翻了一番。
“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是在機械插秧時同步將顆粒狀肥料定位、定量、均勻地施灑在距離秧苗3到5厘米的一側,施肥深度4到5厘米。”王瑞東說,通過新技術,可實現機械插秧與施肥一體,不僅施肥量精準,減少了化肥的過量使用,還能讓肥料在土壤中緩慢分解,延長肥效期,減少養分流失。明年,他計劃把側深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到5000畝以上,采用立體種養和側深施肥相結合,讓一塊田得到“雙份收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本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到實處,推動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本市將進一步加大培育農業經營主體,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到2025年底,培育200家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市級以上150家,培育20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市級示范家庭農場數量達到300個,農戶家庭農場數量達到1000個,家庭農場總量穩定在10000個,市級農民合作社和示范社總量穩定在600家。
同時,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裝備和服務支撐,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加強農業科研支撐,形成覆蓋重點領域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業技術支撐體系。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著力在壯大優勢產業、提升“土字號”“鄉字號”特色農業、稻漁綜合種養等領域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建立農業科技服務機制。組織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示范推廣及引進工作,強化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