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地”到“智慧種地”,今年,昌圖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底色愈發亮眼,這其中變化的不僅是傳統生產模式,更有現代科學技術與農業種植的結合。昌圖先鋒智慧農業項目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目標,以智慧農業助力農業豐產、農民增收。
秋糧收獲期,先鋒智慧農業項目示范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轟鳴的機械聲,金燦燦的玉米棒從收割機中成群結隊地“吐出來”,一傾而下倒在機動三輪車上,剛才還是一排排立在那里待收的玉米,轉眼間一次性完成了摘棒、剝皮、秸稈粉碎還田等步驟。
從“豐收在田”到“豐收在手”,金燦燦的收獲離不開強有力的農技支撐。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推進和消費升級,糧食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而糧食生產又面臨水土資源的硬約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此,我國提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并且圍繞農業高質高效,把農業科技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推動農技、農藝、高科技等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踐行科技強農、藏糧于技的國家級戰略目標,先鋒智慧農業緊緊把握這一機遇,為昌圖的黑土地插上科技的翅膀。先鋒智慧農業打造的“高產解決方案”,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條件及氣候現狀,因地制宜甄選國內外優質種子資源,適度加大種植密度實施精準播種,并通過合理調整化肥投肥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高效除草減少農藥殘留、二次噴施營養提高產量,全程機械化收割減少損耗打造農作物產量標桿,讓先進科技在農業生產中貫穿整地、播種、育苗、田間管理、收獲、生產管理等各個作業環境,使農業耕種更具有“智慧感”,讓田間勞作從“靠天吃飯”走向數據化精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受今夏強降雨天氣影響,昌圖縣遭遇數十年罕見的洪澇災害,昌圖縣多處農田受到嚴重影響,相對于傳統方式的農田耕作,在智慧農業“加持”下的地塊,糧食產量不減反增,這一切還要得益于先鋒智慧農業的“四情預警”。先鋒智慧農業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測與診斷田間作物的蟲情、災情、病情和苗情,實時采集數據并發出有效預警,并獲得智能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為農事生產、災害防御提供決策依據,確保農作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智慧農業”正在深刻地改變著農業的生產方式。科技興農、智慧富農,在科技智慧的一路加持下,鄉村沃野處處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希望的田野成為更多父老鄉親夢開始的地方。談及先鋒智慧農業的下一步目標和計劃,負責人徐濤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超“噸糧”。
來源:鐵嶺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