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白城市發改委獲悉,為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進一步促進農民科學儲糧、減損增收,白城市委、市政府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全面開展“地趴糧”專項整治工作。
完善工作體系,實現管理網格化。成立由白城市發改委、白城市農業農村局、白城市督查指揮中心組成的“地趴糧”專項整治督導組,深入5個縣(市、區)走訪調研、交流座談、聽取意見建議,找問題、尋方法、促落實,分階段督導檢查、通報進度,扎實有效地推進全市“地趴糧”專項整治工作。各地進一步查清各村的種植戶數、面積、產量等情況,全面掌握“地趴糧”底數的基礎上,將工作責任和具體任務延伸到村、細化到戶,按照種植面積、產量、儲糧方式、包保人員等項目列出清單,逐村形成儲糧臺賬,實行網格化管理,監管并重,為全面消除“地趴糧”奠定牢固基礎。
廣泛開展宣傳,引導儲糧規范化。包保干部走村入戶、下沉基層,開展“大走訪、大普查、大推廣”活動,加大節糧減損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推廣普及安全儲糧技術知識,充分調動農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營造愛糧節糧濃厚氛圍。通過發傳單、放視頻、算對比賬等方式,廣泛宣傳“地趴糧”的危害,引導農民改變傳統“地趴”儲糧習慣,接受科學儲糧方式,提前做好各項準備。
注重分類指導,規范服務標準化。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用符合實際的安全儲糧模式。各地為不同種植規模的農戶“量身定制”安全科學的儲糧方案。一種是使用PVC網囤糧,一種是通過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五代”服務、開展糧食銀行采取隨行就市延后結算的方式解決儲糧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劃定儲糧示范村,發放PVC網。組織技術人員指導并幫助農戶按照既定方式棧糧、售糧,針對離地、通風、穩固、拆解、循環使用等各個環節傳授技術,為農戶安全儲糧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讓種糧農戶省心省力,切實幫助農民實現減損增效。
來源:吉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