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的概念大概是在20年前首次被提出。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數字化技術與鄉村發展的不斷融合,數字農業也逐漸成為了我國農村發展的一個熱門話題,政府也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來大力推進數字農業的發展。
數字農業讓以前簡單的對天和作物的了解,跨越到通過數據、氣象、衛星遙感更好地感知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及時預知天氣與各類風險,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打通農業的各環節,從而產生更高效、更抗風險的農業整體解決方案。
那么,你知道所謂的數字農業到底是指什么嗎?
數字農業是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綜合和全面的應用,它是一個集合概念,主要包含以下4個主要部分。
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從本質上講,是一套數控系統。在一個特定的封閉系統內,以探頭、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為基礎的物物相聯。它根據已經確定的參數和模型,進行自動化調控和操作。由于需要以硬件設備的投資和聯網為基礎,因此投資額較大,主要用于設施農業生產過程的管理和操作,也用于農產品的加工、倉儲和物流管理。
農業物聯網能夠通過對相關數據的采集、分析和系統控制,實現作物生產的實時監測功能、遠程控制功能、查詢功能和警告功能。
農業大數據
農業大數據是與農業物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是一個數據系統,在開放系統中收集、鑒別、標識數據,并建立數據庫,通過參數、模型和算法來組合和優化多維和海量數據,為生產操作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并實現部分自動化控制和操作。
因為它是在完全開放的系統中運作,因此主要用于大田農業的生產和農業全產業鏈的操作和經營。
結合農業本身特點以及農業全產業鏈切分方式,農業大數據可以分為農業環境與資源大數據、農業生產大數據、農業市場和農業管理大數據四類,基本囊括從產到銷全過程。
從農業生產環節來看,農業大數據可以用于指導農事生產、輔助農業決策,以此達到規避風險、增產增收、管理透明等預期目標,拉動農業產業整體內需,大幅提高農業整條產業鏈的效率。
精準農業是建立在農機硬件基礎上的執行和操作系統。它主要是以農機的單機硬件為基礎,配以探測設備和智能化的控制軟件,以實現精準操作,變量控制(包括變量播種、變量施肥、變量噴藥等),無人駕駛,以及最佳的工作環境和場景適配。
精準農業強調的是(單體)設備和設施操作的精準和智能化控制,是硬件+軟件。
精準農業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它根據土壤性狀和作物生長狀況的空間差異,調節對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塊內部的土壤性狀與生產力空間變異,另一方面確定農作物的生產目標,實施定位、定量的精準田間管理。顯然,實施精準農業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農業現實生產力,而且是實現優質、高產、低耗和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是建立在經驗模型基礎之上的專家決策系統,其核心是軟件系統。
智慧農業強調的是智能化的決策系統,配之以多種多樣的硬件設施和設備,是系統+硬件。
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智慧農業的決策模型和系統可以在農業物聯網和農業大數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智慧農業階段,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改變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模式。另外,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益越來越高,必將催生以大規模農業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組織體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數字農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數字農業正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是由于農業的生產涉及的品類和品種繁多,生產過程漫長和復雜,不可控因素多,變量多,因此,數字農業從單點突破到全面進步和應用還需要長期的過程。當前,數字農業發展需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以創新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