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今年9月23日是第五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中華大地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希望的田野上,農民們臉上綻放出豐收增產的笑容,洋溢著滿足與喜悅。瓜果飄香,又是一年好“豐”景。
科技撐起秋糧豐收的“保護傘”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收獲超過1.7億畝。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3/4,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穩住秋糧,確保秋糧豐收對于奪取全年糧食豐產增收具有決定性意義。
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正在改變,科技的助力大大增強了農業抵御災害的能力,科技也成為秋糧豐收的強大“保護傘”。
前段時間,全國多地出現極端持續高溫天氣并引發旱情。高溫干旱天氣給秋糧生產帶來威脅。為降低持續高溫天氣給秋糧帶來的影響,各地充分利用各類智慧農業設施設備進行抗旱施肥,確保秋糧安全成熟。
水肥一體化為核心的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應對高溫干旱影響,全力以赴抗旱保豐收。以前判斷田里是否缺水,要去稻田里,挖開土壤看看濕度,或者是看農作物的根系生長情況,現在只要在家里看電腦或者手機,依靠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一個人可以同時管理四五百畝水稻,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智能大棚系統通過溫度、濕度等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大棚內的環境溫度,只要大棚溫室內溫度超過設定的溫度,就會自動開啟噴霧并進行通風,為果蔬高產優產提供保障。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如今,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現代種業發展,強化農業人才培養,加快良田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
以新科技、新理念支撐起的豐收“新希望”,正在大江南北徐徐展開。
各地科研人員以及像聚英云農一樣的農業科技企業堅持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積極發展綠色、生態、智慧、高效農業,讓農業科技在泥土里生根,讓科技在田野里綻放力量。
如今,在大江南北的田間地頭,科技成果讓農活更高效、作物更高產。挑著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的中國農民,收獲在希望的田野上。
科技讓農業生產變了模樣,這個金秋,我們期待大地又一季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