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在我國有一個很漫長的發展歷史,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蔬菜的播種、澆水、施肥等完全憑感覺靠經驗。而如今,傳感器、RFID、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運用與農業生產中,實現完美結合,如今,農民足不出戶,只需一臺電腦,就可以控制大棚、管理種植,誰說幾年后智慧農業不會遍布田野呢?
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如何讓農業也能夠像工業一樣實現工廠化生產,成為了不少農業工作者思考的問題。而在農業物聯網出現之后,這樣的想法好像也不是天方夜譚,而在慢慢變成了現實。智慧農業是基于物聯網技術打造的一款用于溫室大棚智能化管理的農業物聯網系統,該系統的應用,可以讓傳統的蔬菜大棚變身智慧工廠,實現工廠化生產,成為農業領域綜合效益更高的種植產業。
傳統農業之所以難以實現工廠化生產,北京智慧農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第一是由于作物的生長高度依賴外界環境,而外界的自然環境又難以捉摸;第二是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由于缺少科學支持,往往被“模糊”處理,難以根據作物生長需要來進行精準調控;第三是農業生產管理高度依賴人力,工作量大,人工誤差明顯。因此要實現農業的工廠化生產,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科技手段來解決以上問題。而智慧農業等農業物聯網系統的出現,為實現智慧化的農業生產找到了理想的解決方案。
在蔬菜大棚管理中,智慧農業不僅可以自動采集溫室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溫度、土壤濕度、CO2濃度、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各項環境參數,而且可以進行數據的管理和分析,根據需要,自動或半自動控制溫室蔬菜大棚中的卷簾、風機等設備,進行溫室環境的智能化、自動化調控,為蔬菜等溫室作物的生長提供理想舒適的生長環境。通過技術應用,讓傳統農業中的“模糊”處理轉變為“精確”把關,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實現了產品品質雙增產,為工廠化種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