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卡斯鎮邑新果園在發展火龍果種植中,主動增加科技含量,樹立“智慧”思維,探索智慧農業,闖出了一條“智富”新路子。
這兩天,昌寧縣卡斯鎮邑新果園種植的火龍果相繼成熟。認養人穆仲軒從手機微信群看到,自己認養的10株火龍果已經陸續成熟,便來到果園采摘。
“認養火龍果的方式比較新奇,于是我來到邑林社區的火龍果基地認養了10棵,果子長得比較好,非常甜,一棵火龍果每次可以摘三四斤。”穆仲軒說。
走進邑新果園,除了一排排、一樹樹掛滿枝頭的火龍果特別惹眼外,園子里的大量網線、攝像頭和黑色的水管設施,讓果園充滿了科技感,也使果園實現了信息化、可視化、智慧化監控和管理。
“這是一個智慧農業項目,周邊裝著一些攝像頭,果樹的成長、開花、施肥等管理圖片都發到群上,讓認養人隨時了解果樹長勢情況。”卡斯鎮邑林社區黨總支書記董早說。
邑新果園是卡斯鎮邑林社區與新谷村共建的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項目,一共種植火龍果30000余株,種植品種多為金都一號,主要通過認養認購和訂單銷售的模式經營,基地也成了周邊游客假日休閑、體驗采摘樂趣的打卡地。目前,正是邑新果園第一批火龍果成熟的季節,被認養的火龍果已經采摘近1噸,剩余的火龍果采摘后,到市場售賣了2噸多,預計今年將出產4批果實,可實現產量25噸以上,產值將超過17萬元。
“我們盤活了社區的閑置土地,建起了果園,讓周邊群眾來體驗和學習,不僅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同時,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董早說。
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