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時靠經驗撒種,夏鋤時憑感覺澆水,秋收時看天盼收成”—— 這是傳統農業留給人們的刻板印象。但如今,在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里,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手機 APP 一鍵啟動灌溉;在新疆的棉田里,無人機按厘米級精度噴灑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描繪傳統農業的詩句,正在被智慧農業改寫。當傳感器扎根土壤,無人機掠過田野,大數據指導種植,農業不再是“看天吃飯”的傳統行業,而是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高科技領域。那...
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高質量建設智慧農業引領區,加快農業數字化、現代化轉型升級,助力縮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三農”標志性成果...
烈日炙烤著龜裂的土地,老農王德順直起酸痛的腰背,汗水沿著黝黑的皺紋滑落。他望著眼前稀疏的麥苗,眼神里交織著期盼與憂慮——靠天吃飯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千里之外的荷蘭溫室里,工程師漢斯輕點平板電腦,傳感器數據在屏...
7月18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等全鏈條現代化治理能力,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發展,我市將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新模式,力爭到2027年建成農業產業大腦10個、未來農場60個以...
昔日農田里,彎腰躬背的身影如大地上的標點符號,在春種秋收的節奏里譜寫著農業文明;而今的田野上,卻常顯出幾分空曠的寂寥——農業人口占比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70%以上,銳減至如今的不足20%。農村勞動力如退潮般涌向城市,大...
在山東省壽光市的現代農業園,一架搭載高光譜相機的無人機掠過千畝番茄大棚。地面控制中心屏幕上,每一株作物的葉片溫度、葉綠素含量、水分脅迫指數等參數實時跳動——這并非科幻場景,而是我國智慧農業的日常圖景。當土壤接...
近日,青縣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蔬菜大棚內溫度升高,棚頂的風扇自動開啟調節棚內氣溫。“這是我們的高效智控裝配式蔬菜大棚,智能傳感設備實時監測棚內空氣的溫濕度等,相關數據可傳送到手機上。”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李...
當極端高溫炙烤著北方的麥田,當暴雨洪水吞沒南方的稻田,當國際糧價如過山車般震蕩驚心——我們腳下這塊賴以生存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發出無聲的警報:飯碗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氣候的利刃已深深刺入傳統農業的肌體。...